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护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护理 陈静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西钦州 535000)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435-01 2010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为56例符合慢性咽喉炎诊断的患儿行肛肠滴注中药汤剂,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疗效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7岁,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10岁。对照组(静脉输液组)共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1岁,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9.7岁。 1.2 方法:根据中医辩证方法,采用中药汤剂肛肠滴注,方剂组成有:桑叶、桔梗、川贝、黄岑、鱼腥草、芦根、竹叶、生地、麦冬、虫腿、黑枣等,水煎后取过滤液80-100ml肛肠滴注。1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治愈48例(治愈率达85.7%),好转5例(占8.9%),无效3例(占5.3%)。对照组治愈42例(治愈率达75%),好转6例(占10.7%),无效8例(占14.3%),患儿及家属原意接受肛肠滴注给药。 2 操作 2.1 操作前 做好心理护理,向家属及患儿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安全性,消除其紧张、恐惧及顾虑,以取得更好配合治疗。 告知家属不能给患儿喂食太饱,并排空大小便,以降低腹压,减轻滴药后产生的便意。 2.2 操作中 嘱能配合的患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5-10cm。不能配合的患儿指导其家属协助患儿取此体位。取水煎后中药滤液80-100ml装消毒输液瓶中加温至38-40℃,取一次性输液器一付,将过滤器剪弃,用一根22#吸痰管衔接代替肛管。为患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5-10cm,排除输液管内的气体,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吸痰管前端约12-18cm,轻柔缓慢插入肛门10-15cm,并嘱患儿作深呼吸,滴注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表情,有无哭闹、烦燥,并嘱家属用手轻轻按摩患儿腹部,嘱家长引逗患儿转移其注意力,减少恐惧心理,使操作能顺利进行。调节滴速40-60滴/min,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影响药液在肠道保留的时间。滴注完毕,拔出吸痰管,边拔边轻按肛门,并用柔软擦手纸擦拭肛门。 2.3 操作后 中药滴注完毕后,用40℃热水袋配合热敷腹部,增加腹部的温度,使药液更快地吸收及缓解腹部不适感。同时嘱患儿或协助患儿取膝胸位或俯卧位,或取枕头垫高臀部15-20分钟,以保证药液充分流入肠内,达到更佳的治疗。 3 讨论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化,独生子女居多,同时小儿肥胖者增多,或多次输液穿刺血管保护不好,静脉穿刺难度增大,导致患儿痛苦。经肛肠滴药操作小,易操作,患儿及家属易接受。同时减少工作量,提高护理效率,避免因静脉穿刺不成功造成的患儿家属与护理的冲突。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能一次性排净空气,避免引起腹胀,又能控制滴速,使滴入药液在肠道保持较长时间,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1]。灌肠液的温度为40℃与肠腔内的温度一致,有利于药液的保留和吸收。温度过高会使局部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烫伤,过低不宜于药液吸收,同时会刺激肠粘膜引起肠蠕动,不宜于药液保留。根据小儿直肠肛门局部解剖特点,10岁以下增至成人长度,而乙状结肠变化不大,平均38cm[2]。肛管插入10-15cm,肛管前端达乙状结肠,因乙状结肠容量大,引起便意机会少,疗效高。 参 考 文 献 [1]张凤清,方军.肠息肉摘除后中药灌肠预防复发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2002 17(3),200-201. [2]杨英,邓连珍.吴晓???.梁淑梅.不同温度中药灌肠液保留灌肠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