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_基本概念及原则
第二章 绿色化学基本概念及原则 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主讲:张婷 一、绿色化学的目的 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使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即“预防优于治理”。 治标: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或清理 过去对环境污染控制和处理所采取的措施: 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 通过命令与管理规则来进行废物处理与抑制; 缺点:环境治理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环境污染的速度,费用高昂且不断上升。 治本:防止废物的产生 二、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 1、传统衡量反应效率的指标——产率(收率): 优点:使用广泛,能直观体现合成方法的有效性和效率。 缺点:只描述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忽略了对原料的利用以及副产物的生成。 2、绿色化学的衡量指标 1)E因子(环境因子) 定义:每生产1kg期望产品与同时产生的废物质量的比值。(Sheldon于1992年提出) 其中: 废物质量=投入的物质总量-生成物的量-循环使用的物质的量(催化剂、溶剂等) 投入的物质总量=投入的所有物质的量(包括原料、溶剂、催化剂、助剂、载体等) 2)原子利用率(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原子利用率(Atom Utinity, AU)——原料分子中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B.M.Trost教授于1991年提出) 即: 原子利用率与E-因子的区别: 原子利用率只能用于反应路线的选择,它只考虑了主要反应物,不体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物的过量,催化剂、溶剂、助剂等的使用; E-因子是对生产过程整体进行控制,反应了生产单位质量产品而产生的废物量,降低E会降低环境负荷,提高反应过程的绿色化程度。 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E-因子和原子利用率: Cl2 +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 58.5 74.5 18 原子利用率=74.5÷(35.5×2+40×2)×100%=49.34% E因子= (58.5+18)÷74.5=1.03 即:每得到一个单位质量的产品(NaClO)同时产生了1.03个质量单位的废物(NaCl和H2O) 思考: 对于Cl2与NaOH溶液反应,应该如何减少废物,提高其原子利用率? Cl2 +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① 2NaCl + 2H2O = 2NaOH + Cl2+ H2……② ①×2+② ,得:Cl2+ 2NaOH = 2 NaClO + H2……③ 原子利用率=74.5×2÷151×100%=98.68% E-因子=2÷149=0.013 废物排放的减少与能耗(电能)的增加、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有待综合研究。 如何寻找有毒原料Cl2的替代物质? 2NaCl+2H2O = 2NaOH+ Cl2+ H2······② Cl2+ 2NaOH = NaCl+ NaClO+ H2O······① ②+①得:NaCl+H2O = NaClO+ H2……④ AU=74.5÷76.5×100%=97.39%; E=2÷76.5=0.027 即:该反应具备低排放、低毒性特点。 综合评价 3)Q值——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给出的对环境不友好度,是化学物质的毒理学性质的衡量值。 例:无害的NaCl和(NH4)2SO4的Q值为1,重金属如Cu、Hg等离子的盐类基于其毒性大小,Q=100~1000。 4)环境商(EQ) 环境商(EQ)——考虑废物的排放量和废物环境行为本质的综合指标。 EQ=E×Q 当废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时,产生的环境商为:EQ=∑EiQi 废物及其每种组成物质的毒性指数难以准确确定,环境商(EQ)只能是理论上的概念,实施应用有障碍。 通常,EQ可以用环境指数P来表示) 5)LD50 致死中量(半数致死量,LD50)——使受实验对象种群一次口服、注射,或皮肤涂抹药剂后产生急性中毒而有半数死亡所需该药剂的量,常以毫克(物质)/千克体重为单位。 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常被发现。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 沙林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它会破坏生物体内的神经传递物质乙醯胆碱酯酶,使肌肉会只收缩而无法扩张。主要会瘫痪呼吸功能,缩瞳,肠胃痉挛剧痛,分泌眼泪汗水跟唾液的管道也会大量排放,且立即发作到死亡剂量足够的话是2分钟左右。 破伤风毒素A 发病机理:毒素可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