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doc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doc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前 言 同时,该课程也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它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概况,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优秀文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通过学习,研究中国文化,使学生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使学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更加美好的新文化。 开设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第二节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创造主体 第四节 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环境 第三章 不同学派的价值取向与理想人格 第一节 不同学派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理想人格与修养之道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第五章 中国古代哲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天人观 第三节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 第四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 中国古代科技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技术的伟大成就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特点及近代落后的原因 第七章 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学思想 第八章 中国古代史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伟大成就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第二节 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征 第十章 中国古代宗教 第一节 中国远古宗教 第二节 中国道教 第三节 中国佛教 第四节 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第一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中国古代纲常名教 第三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十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涵义:当今世界对文化的定义,据统计已有260多种。只能从词源学的角度探讨。 1.从中国固有的语言系统来看,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文化”的字样。 1.1.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在此基础上,“文”又有三层引申含义。 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说“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 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尚书·舜典》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郑玄注《礼记》曰:“文犹美也,善也”,《尚书·大禹谟》载:“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 1.2.化:本义指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礼记》所说的“赞天地之化育”。后引申出德行迁善的意思。 ? 1.3.“文”、“化”的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所编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1.4.文化的合用:西汉刘向作《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可见,中国传统词汇中“文化”的定义为:礼乐制度的文治和迁善的教化。这里既有政治主张,又有伦理意义。 ? 2.从西方语言系统来看,也有与中国“文化”相对应的词汇: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是19世纪末从日本转译过来的。其原型为拉丁文Cultura,为动词,有耕种、居住、练习、注意、动植物培育等与物质生活相关的含义。英文、法文中的Culture和德文Kultur均由拉丁文Cultura转化而来。并逐步从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引申到社会领域和精神领域。如教育、修养、人类能力的发展、礼貌、知识、情操、风尚、神明拜祭等意义。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前者偏重精神领域,后者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 3.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1854年,德国人类学家克莱姆的《普通文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