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5噎膈PPT.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5噎膈PPT

脾胃病证 第五节 噎膈 概 述 一、定义:是由于食管狭窄或食管干涩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食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格 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 二、历史沿革 (一)病因病机 1.膈之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 2.《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明确指出了发病脏腑与大肠、小肠、膀胱有关,精神因素对本病 的影响甚大。 3.隋·巢元方将噎膈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 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又明确指出噎膈的病机为“脘管窄隘。”这些理论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5.丹溪在《脉因证治·噎膈》中提出“润养津血,降火散结”的治疗大法。 6.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对噎膈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全面论述并指出其证候特征。 三、范围 根据噎膈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道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道炎、食道狭窄、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小结 1、噎膈的基本病变与发病机理总属气、痰、瘀 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而致 。 2、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 3、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 4、病性:本虚标实。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有紧缩感。 2.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黏痰,严重时伴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3.病人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肾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相同点: 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 病机: 噎膈多系阴虚有热 反胃多属阳虚有寒 症状特点:噎膈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 食旋吐,或徐徐吐出; 反胃主要表现为食尚能人,但经久复出,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1、噎膈与反胃 相同点:两者皆可有食人即吐的症状 病机:噎嗝为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而致 梅核气则系气逆痰阻于咽喉,多为肝郁而致 症状特点:噎膈系有形之物瘀阻于食道,吞咽困难。 梅核气则系气逆痰阻于咽喉,为无形之气, 无吞咽困难及饮食不下的症状。 2、噎膈与梅核气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辩虚实 2、辩病邪虚实 二、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应权衡本虚标实的程度,酌情处理。 1、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化痰、消瘀、降火为主; 2、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为主。 3、噎膈之病,病机复杂,虚实每多兼夹,当区别主 次兼顾。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