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田玉中的珍稀名品
和田玉中的珍稀名品
笔者研究,除众所周知的羊脂玉为名玉外,还有多种名品比羊脂玉更为珍贵。以色区分为:
一、黄色名品玉
1、“黄金玉”:极顶稀罕的名玉。其名贵性不亚于皇冠。黄金玉的颜色因为金黄而得名。产出量极为稀少,古代典籍中记载,主要产在卵砾石状的籽料中,万不遇一,块较小,油润度高。笔者至今未见过实物。想来,古代的黄金玉多随葬于帝王的陵墓中了。
2、“鸡油黄”或“蛋黄玉”。该品为黄色和田玉。其色不如黄金的黄耀目,较金黄色略暗,相当于鸡油黄色或煮熟的鸡蛋黄色,但油润性与透明度较高,块度不大。以籽料产出为主。在古文献记载中常能寻见其名,但实物难找。笔者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于山东省一家大文物店内见到一块未雕的籽料,说是明代遗物,如茶碗般大小,油润如酥。后来在一友人处见到过一块如拇指般大的籽料,要价过万。
3、“栗子黄玉”与“枇杷黄”、“秋葵黄”、“稻黄玉”。该类黄玉均与日常物的色黄相仿。市面上偶然可见。清代皇宫玉作或造办处曾为乾隆帝精雕过数件该类黄玉摆件。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中就有此类珍藏。很珍贵。此几种玉的颜色较鸡油黄色又暗一等,鲜亮度略低。油润性显糙,质地稍粗。块较大,可雕出30cm以上的工艺品(古代可见)。当今的和田玉市场上极难见到在10cm以上的。鸽蛋大小的此类籽料倒是可寻。但价钱可达五千元-万元。
其它黄色玉如近年在辽宁岫岩等发现的河磨玉中的黄玉,有行家谓之“河磨黄”或称之“蛤蟆黄玉”。则不能与上述名品相提并论。
二、绿色名品玉
1、“翠色玉”。色如翡翠的绿色,葱翠阳俏。在中国传统名玉中属翠色玉,如“鹦哥绿”。此种玉石极少见,其色似乎是绿中微含蓝色调。近年,在缅甸市场上,出现了透闪石质的翠色玉,极稀少,但早已传入中国。
2、“碧菠绿玉”。是《天工开物》中曾提到过“碧如菠菜”的上等绿玉。是优品和田玉中的名种,其色绿如嫩菠菜叶,异常诱人。在古代遗留的名玉中可寻见其踪影,但是其色多不很正,且有脏点。近年,在市场上,能见到此类玉的影子,但块度小。据传,自加拿大进口的透闪石质绿碧玉中,可挑选出很少的“碧菠绿”品种。
3、“韭菜绿玉”:其绿的鲜艳度较“碧菠绿”低,色略暗、浓,透明度也稍低。但色均匀。古代的一些碧玉搬指采用此种名品雕琢。
三、红色调玉
俗谚云:“玉石挂红,价值连城”,是说红色玉极为珍贵。可以说,红色玉是和田玉中的顶尖者。有文献说,红色玉是和田玉被铁元素在自然环境中染色所致。这是错误的。实际上红玉是天生的原生玉石,是玉石生成过程中天然形成的,当然铁离子是致色原因———铁离子是与铝原子一起形成在透闪石内的,而非“污染”致色。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可不知。
1、红玉:极端稀少。常为整块玉石的一点或局部,偶然见到全色的小块籽料。古代有玉评家推崇为“艳若鸡冠”。事实上红玉之红能达到“枣皮红”就是难见的名品了。东汉王逸就认为玉分赤、白、青、黑四色,以赤为上。
2、“粉玉”:玉中的极少品种,古代文献很少提及。在近年的市场上,若留心,可以见到。其色淡雅,白中含粉,不甚艳、色不甚浓。有说是和田产的料,有说是昆仑料,也有说,俄罗斯玉中有之。这些稀贵的名品,目前未被市场开发是可以搜集到的珍贵玉料,前景广阔。友人向笔者出示一块微粉白色新仿子冈玉观音牌,长方形,7.6*4.8*0.8cm,开价2.6万元。其贵在玉粉色,而非工钱。笔者细观时,此玉似乎又有荔枝玉的味道,应为名品。
3、“紫玉”:古代文献推崇的名玉。其色应不甚浓重。致色元素以锰为主,也有镍与铁的原子起作用。其色是白色中透着紫光,以似有似无的紫色至淡色紫为主。能达到中等浓度紫,已是绝难的程度了。“葡萄紫”难见,紫玉难求、价昂贵。
四、白色名品玉
1、“雪花白”,又称“雪花玉”。是白玉的底子上,分布着更白的絮状物――雪花般的白斑或白花,白团点较多、较均匀地分布在玉石上,犹如冬天里雪花飘舞在天空中。“雪花玉”的底子有白玉底、青白玉底、青玉底。以雪花粒均等,分布均匀为上。这也是未引起市场重视的名品。古代有名品玉器――“一棒雪”玉杯,笔者考证其所用材质应为“雪花玉”(另有专文)。“雪花玉”是较羊脂玉更名贵更稀缺的玉石。在我国新疆玉及昆仑玉中可偶然见到。清末至近代的玉件中,可觅到其踪影,见者应坚决购进。
2、“羊脂白玉”。大众所知最广的名玉,以质白、油润著称,“白如割脂、润如截肪”,是谓特征。产量较稀少,今古均推崇,当代人多搜求。因羊脂玉品多积淀在藏家手中,市场上难见。
3、“荔枝玉”。不甚白,但莹润,水头较普通的白玉高,可达微透明。玉肉若荔枝肉,有灵动性,量稀少,是近年被富人特别是大家闺妇推崇的美玉。昆仑山料中有之。眼下价还不高。前景广阔。
4、“瓷白玉”:白玉中的名品。古代谓之“瓷白”“甜白”,较古人谓之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