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收录时间:2013-05-04 10:25 来源: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李金娜,底素卫 阅读:1351次 评论:0 条 我要评论 关注此文 打印预览 转发邮件 Ctrl+D本地收藏 错误报告 复制网址 文章首页第2页单页阅读 栏目最新 美国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科概述 梁思成在新中国的人际境遇 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结构柱和装饰柱 宋金时期晋东南建筑文化特点 汉武帝与汉代艺术设计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的建筑艺术与乡村景观 倭马亚建筑流派:阿拉伯文化内涵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 房屋建筑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先进教学模式 建筑学概论课程特点与教学模式 徽州建筑的木雕门和雕刻工艺 网站最新 美国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学科概述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BIM技术及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梁思成在新中国的人际境遇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内容提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前后绵延三百年之久的唐代以兵强马壮、鼎盛繁荣而享誉世界,其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浩大的帝王陵墓建筑方面。与大唐盛世一样,唐代帝王陵墓在中国帝王陵墓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呈现出独具一格和别具匠心的建筑特点。 延伸阅读:唐代 帝王 特点 陵墓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前后绵延三百年之久的唐代以兵强马壮、鼎盛繁荣而享誉世界,其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浩大的帝王陵墓建筑方面。与大唐盛世一样,唐代帝王陵墓在中国帝王陵墓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呈现出独具一格和别具匠心的建筑特点。引自《建筑中文网》 一、因山为陵而建、气势恢宏壮观 自武德元年(618)李渊建立唐朝以来,前后共有21 个帝王执掌政权,他们大部分的陵墓都建造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黄土原和北山岭的顶部。这种陵墓建造布局,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倚山背原,舒展两翼,并且隔渭河与都城长安遥遥相望,体现出强盛唐王朝的恢弘气势。因此,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首要突出特点便是“因山为陵”。比如唐昭陵所在的陵山海拔1188 米,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帝王陵墓,其也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关于“以山为陵”的缘由,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十年(636),文德皇后临死之时,曾告知唐太宗在处理她的后事时务必厉行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在石碑上撰文云:“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唐太宗因九嵕山层峰而造昭陵石宫,并诏令子孙永遵此法。依山为陵的营造方法,是从半山腰开凿墓道和墓室到山体,其中以石砌筑,坚不可摧,此种墓制,较之秦汉时期积土为冢的陵墓“方上”,显得更为坚固和安全。实际上,唐初“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不仅仅考虑的是厉行俭薄,也意在防止盗贼,唐初政治家虞世南曾上书唐太宗,云:“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所以,唐初建造帝王陵墓时“以山为陵”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充分利用山岳的雄伟特征以防备奸佞之徒的猖獗盗掘。又比如位于陕西乾县城北6 公里梁山之上的乾陵,其前后历经23 年的修建方才基本完工。弘道元年(683),唐高宗李治驾崩之时,云:“天地神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表达了希望将尸骨埋在京师长安关中地带的遗愿。在遗诏中,其云:“陵园制度,务从节俭。”文明元年(684)五月,遵照高宗遗愿,武则天命睿宗护送高宗灵驾西返京师长安,安葬于梁山之上,号曰乾陵。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退位并请求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她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这样,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对于唐代帝王依山为陵的建筑特点,在宋人游师雄编撰的《昭陵图记》中,他认为此类建筑方式可谓事半功倍,云:“余观自古帝王山陵奢侈厚葬莫如秦皇汉武……秦陵才高50 丈,茂陵14 丈而已,因不若唐制因山也。昭陵之因九嵕、乾陵之因梁山、泰陵之因金粟、唯中峰特起……民力省,而形势雄,何秦汉之足道哉!” 二、墓室建造复杂、陪葬物品奢华 唐代帝王陵墓的另外一个建筑特点是墓室内部结构相当复杂,并陪葬有大量奢华的生活和艺术物品。比如昭陵是由唐代当时著名的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精心设计、督造完工的。阎氏弟兄均是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和画家,他们出身于工程世家,对工艺、绘画造诣颇深,绘画以人物、树石、禽兽见长。在设计昭陵的平面布局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