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各区语文二模试卷答案汇总.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各区语文二模试卷答案汇总

2012各区语文二模试卷答案汇总 2011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 (一)18分 1. 并非(不是) 而是(2分) 2. ⑴所用的文字尽可能简明 ⑵后人能读懂古文(4分) 3.储存(记录)信息,使信息能够被处理、传输、操作的介质(工具)。(3分) 4. B(2分) 5. ⑴本文标题含义丰富:以“司马迁”指代信息资料压缩的思想和技术,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包含了“从古至今,文字资料储存与传递的思想并没有太多改变”的意思;另一方面,司马迁著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现代的信息储存与传递则只重方法研究而不重内容、价值的思考,作者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也暗示了信息时代所存在的问题。 ⑵标题巧妙地避开了专业名词,富有形象性,易于理解;以“现代”一词修饰“司马迁”,既可使读者产生新奇感,也同时暗示了信息时代的不足,能引发读者的反思。(从一个方面评析即可,5分) 6. C(2分) (二)20分 10. 与他生活密不可分的事业(与他有共同理想与追求的同志)(2分) 11. 前一句说鲁迅看的是“烟火气熏暖的四壁墙”,表明先生所处的现实物质环境,以及他所关注的普通市民的平凡生计;后句中的“一定不只是这四壁墙”,则侧重于鲁迅的目光(思想)对物质生活的超越。(3分) 12. 一方面如实交代了他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鲁迅先生的体力之弱与其精神的强大形成对比,展现了他生命不息战斗(思想)不止的坚韧品格。(3分,只写出第一点得1分) 10. B E(4分) 11.(运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那些规避现实的文字所起到的掩盖矛盾、粉饰太平的效果,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市场迎合庸俗的趣味,一味追求市场效益之风的否定。(3分) 12.答题要点:⑴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出新的差异和问题,生活仍然严峻;⑵当下的社会文化风气与三十年代的“摩登上海”类似;⑶社会不应被庸俗之风所壅塞。(5分) (三)6分 13. ⑴是处红衰翠减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⑶澄江一道月分明 ⑷晓来谁染霜林醉 ⑸白发谁家翁媪 ⑹淡妆浓抹总相宜 ⑺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四)8分 14.(七言)绝句(1分) 15. D(3分) 16. 以“我”卧看行云、与云俱动的描写,显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同时,在“我”对“云”动或不动的发现中,又揭示了人对物性认识的相对性。这两句动中见静,似静实动,体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机结合。(4分) 作品简析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趁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天上的云和小船上的帆,本来是一道乘风前进的。船舱的诗人,行是看到白云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但仔细一想:船行百里,白云一直在头顶上,足见它并没有静止不动,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一样,正在向前行驶。“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动中见静,似静实动。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譬如,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如果读到这首诗,他大概会有一些感触吧?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指出,写景要做到“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互藏其宅”。也就是说情要藏在景中,要写含有情的景。陈与义的这首抒情诗就是采用这种手法。 进京待选的青年陈与义,此时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般的潇洒俊逸,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足以使诗人诗兴勃发,诗中的所有景物的描写,就围绕着这而展开。 前两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和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以表达愉悦的心情。首句在点化中有创新,崔护用桃花映衬少女,写的是静景,显得婀娜多姿;陈与义用飞花映衬自己,写的是动景,显得风流飘逸。次句虽无李白的豪迈气势,却也不乏潇洒风度。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后两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是此诗名句,主要是写云。这也是诗人在河南行舟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船顺水而下,趁着顺风,百里路程只走了半天,水速是惊人的。榆堤两岸的景物,应似飞掠而过,此诗虽未写出,可由想象而得。然而,诗人注意的却是船上看云的感受:躺在船上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有觉察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船上观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种感受,看两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