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稿]感受欧洲的交通
[专稿]感受欧洲的交通
[专稿]感受欧洲的交通
[专稿]感受欧洲的交通 江宛柳
出国采访,首先要跑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交通之优劣应该是第一感受。当今欧洲交通给人的感受颇为复杂,是个令人亦喜亦忧、爱憎交织的混合体。
老龄高速路风韵犹存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欧洲可真不只是个形容词,高速路四通八达,将欧洲各国大小城市串成一个整体,驾车上路之方便尤如流水行云。我们恰好上了直通罗马的大道——罗马到米兰的A1号高速路。这条国家主干道从亚平宁半岛直达阿尔卑斯山麓,把意大利各名城像葡萄串一样连起来,沿途群山绵延,翠湖碧野,别致的古堡、教堂和小巧的农舍点缀在山尖,田园诗的风光配以古朴的公路,十分和谐。此路由美国人建于20世纪50年代,同众多千年古城比,她实在是年少,但按高速路的寿命,算是上岁数了。护栏高低不等,路面打满“补丁”,路幅窄,弯道多,比起国内年轻宽阔的高速路,她满面沧桑,却也别有一番风韵。维修保养是每年必做的功课,四、五月是雨季,雨季一过就修路,为迎接七、八月的旅游旺季。我们来时年度维修刚结束,只有少数路段尚在收尾,修路段老远就有各种提醒标识,并不影响交通。司机小宋说,年年维修投入的经费可再建好几条高速路。
欧洲的高速路老是老,设施则完好,路上布满标识牌,图文并茂,直观明晰,仅常用的就有六、七十种,告诉你前方有哪些设施场所,需要注意什么。弯道、隧洞前有闪烁的黄灯警示,每隔几公里有“SOS”急救站,充分体现着现代文明的人文关怀。我们行至临近米兰十几公里的路段时,司机让我们注意横跨公路上方的电子公告牌,上面的动画正反复显示排着大队的车辆,当时是周末下午,人们正从度假地返回,米兰市郊大堵车,我们早早放慢了速度,免得上前去凑热闹。
上高速,关注收费站,这源于我在国内参加“打击假冒军车行动”的后遗症,假军车现象很大程度上与高速路收费有关。在奥地利,我们驱车维也纳到萨尔斯堡285公里高速路,没见到一个收费站,一路畅行无阻。为我们开车的研究土木工程学的陈博士介绍说,整个欧洲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四个国家外,其他国家的高速路均不设收费站。奥地利实行收费卡,车主每年上车税时一并交齐高速路费,小轿车和面包车全年72.7欧元,也可以买半年、一个月的不等,警察检查时有卡为证,交费不足罚款。这样有利于国家管理,开车上路也省去很多麻烦。陈博士驾驶途中就用不着为交费停车。而在意大利,司机小宋就得在高速路进、出口停车打卡。我们从威尼斯到米兰280公里,电脑自动输入显示,交费13欧元。法国的高速路收费则要比意大利高出一倍。当然收费无“军”、“地”之分。在这些高速路上也偶有警察检查“三证”:车证、驾驶证、保险,顺便看一下养路费,查出没证的,贴一张罚单,你就等着使劲掏钱吧。
古城无力承受车满为患之重
整个欧洲就是个活动汽车博览会。假日的高速公路上,五光十色的各型新款名牌车晃得人眼花,加上大大小小的旅行房车、载着游艇的小货车,让你在感叹汽车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还感叹欧洲人真会享受生活。但一进了城,就明白了,汽车也是欧洲人当今的一大麻烦。城市小,古建筑多,街道窄,交通混乱日益加剧,“车满为患”,已成为欧洲众多古城无力承受之重。
在罗马城内,几乎看不到新楼,每一座矗立的千年建筑、废墟遗址都记录着深远浩大的历史,都是艺术巨匠的手笔,都必须完好地保护,甚至每一块铺路的古老砖石都不能动。罗马除一条环城路外,市内街道都是青石块砌成的,路窄,单行,小心地绕开幢幢古迹逶迤弯曲,绝无可能伸展肢体。罗马统统是越古老越好,但汽车不然,讲时尚,这个现代工业与科技的产物,拥挤在千年古城的马车道上,城市交通日趋畸形。罗马人承认,保护历史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停车场稀缺叫人头疼。凡是街道都要辟出一侧用作停车带,凡是停车带,都永远摆满了车,一车开走,另一车立即补缺,找车位是一大难。因为没处停车,我们围着梵蒂冈转了好几圈,耽搁了很大工夫。等参观出来要去另一街餐馆吃饭,还得步行,因为车开过去还是没处放。当然,你顺便可以见识驾驶员们倒车位的高超技术,一台车的空,一次性倒进去,前后车距不足一掌厚,还不碰别人的车,这令我们很开眼。汽车小型化是必然的,这是罗马与北京绝然不同的特色。小得像玩具的新款两座奔驰“Smart”最时髦,驾此车者多是金发靓女。官员、巨贾也坐小型车,街上几乎见不到有“屁股”的小轿车。如果看到加长车,那只能是出租车公司租给人家婚庆用的。
对付城市堵车,政府无奈的解决办法是:大巴、中型车、外地车禁止入城。市区内到处有监控探头。我们的导游笑着自揭老底:他曾经偷开中型面包进城,以为躲过了警察的眼睛,却不料一年收到20张罚单,一张75美元,全年被罚一千多元。在罗马市中心,我们看到停着一串黄颜色警车,司机们称其“锁车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