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迟译《瓦尔登湖》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徐迟译《瓦尔登湖》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
罗 瑞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摘 要:梭罗的《瓦尔登湖》因其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而著名,书中众多的文化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徐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感受,适时择取直译、转译或省译的策略,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恰当地传递到目的语文本中,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感受。
关键词:瓦尔登湖 文化意象 策略
美国著名思想家与作家亨利middot;大卫middot;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创作的《瓦尔登湖》一书于1854年首次出版,思想深邃、语言优美,深受读者喜爱,截至目前已经出了150多个版本,被译成40多种语言,成为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之一[1]。《瓦尔登湖》也因其丰富生动的文化意象而著称,书中的文化意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富有灵性的植物动物、饱含文化特征的成语谚语、蕴藏着神话色彩的典故传说等等。“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2]。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地理、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客观物象,即使是相同的客观物象也会引起不同的主观情意,且两者融合的情况也不同。因此,文化意象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因素,具有相对固定且独特的文化含义。作为文化传递者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要根据源语文化意象中的异质特色和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文化意象的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对《瓦尔登湖》最早的中译本,即徐迟译本进行分析,探究徐迟在翻译其中丰富的文化意象时所采取的策略。
自从F.O.马希森的时代以来,《瓦尔登湖》一直被看作是一部以四季轮回的方式布局成篇、形式结构完整的散文诗[3]。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象表意的诗意性言说正是《瓦尔登湖》的重要魅力之源,因此在《瓦尔登湖》汉译的过程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尤为重要。徐迟在翻译该文本时,对其中的文化意象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作者将其汉译策略分为三种类型,即直译、转译、省译。此分类不带任何褒贬之意,只是力求客观地描述译文的某种特质。
一、直译:象的等值传递
“直译”顾名思义即为直接将原文本中的文化意象翻译成汉语中的对等意象,也就是说源语之“象”在目的语中得到了保留。但“等值”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对等”或“等同”,因为在汉译过程中,文化意象必定经历译者某种程度的再创造,很难做到完全对等。即使是在等值传递意象的过程中译者也会因其不同特性采取有所区分的直译手法,包括仅仅直译,直译加释义,和直译加注。试看以下各例:
(1)The whole ground of human life seems to some to have been gone over by their predecessors, both the heights and the valleys, and all things to have been cared for. [4](12) 有人以为人生的全部,无论在高峰之巅或低陷之谷,都已给先驱者走遍。[5](8)
这里出现了“heights”和“valleys”这两个作为比喻喻体的文化意象。原文作者把人生的得意之时比作山的高峰,人生失意之时比作山谷。这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也有类似的比喻。因此,译者采取仅仅直译的方法,就能让目的语读者获得对源语中文化意象的审美感知。
(2)I was no worshipper of Hygeia,… [4](139) 我并不崇拜那司健康女神…… [5](129)
原文中的“Hygeia”是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在处理这一蕴含神话色彩的人物意象时,译者采取了直译加释义的方法,即在直译“女神”的同时,将其隐含的信息“健康”也一同译出,让目的语读者可以观象取意。
(3) … who has come to his growth, and can hardly acquire more of natural lore if he should live to the age of Methuselah … [4](302) 他现在已经成长了,即使再活下去,活到玛土撒拉那样的年纪,也不会增加多少大自然的知识了。(注:《圣经》中寿命最长的人。据《创世纪》第五章第二十七节,玛土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岁。)[5](280)
原文中出现了“Methuselah”(玛土撒拉)这个中国读者比较陌生的人物意象。
孙致礼先生在处理归化和异化的态度上认为:文学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要竭力保存lsquo;洋味rsquo;,二要尽量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