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航材检验_图文
1
航材检验
2
一、目的和要求
二、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三、合格的航材首先是合法的航材
四、完整的航材接收检验流程
目录
3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与掌握航材检验的相关知识与流程。
要求1. 熟悉与航材相关的适航知识。2. 掌握航材检验的工作流程。
4
二、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1 适航与适航管理
1.2 CAAC适航法规体系
1.3 FAA适航法规体系
1.4 EASA适航法规体系
1.5 国际双边适航协议
1.6 航材适航性管理的主要环节
1.7 航材的定义和分类
5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1 适航与适航管理
适航,即适航性(Airworthiness)的简称,是民用航空器的一种属性。
适航性:指在预期的使用环境中和在经申明并被核准的使用限制之内运行时,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和子系统、性能和操纵特点)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
它保障了航空器在预期的运行环境和限制条件下飞行时安全的,需要通过适当的维修得以持续保持和改进。
适航性这个词并不是出于理论或者学术研究的需要,也不是出于设计制造航空器的需要,而是出于为维护公众利益的民用航空立法的需要。
6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适航管理就是对航空器的适航性进行控制。
两个要素:
1. 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
2. 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适航标准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标准,他是为了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指定的最低的安全标准。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必须严格执行。
最低安全标准 有两层含义
1)表示该标准是基本的、起码的。
2)表明该标准是最经济、负担最轻的。
适航标准的特点是法规性、务实性、稳健性、平衡性。
7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1 适航与适航管理(续)
适航管理的目标:
保证航空安全;
促进航空工业发展;
降低航空污染。
政府管理机构:
中国: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
加拿大:加拿大民航局( TCCA )
美国:美国联邦航空局(FAA)
欧洲: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
其它:巴西/日本。。。
管理方法:
立法定标→合格审定→持续适航
8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2 CAAC适航法规体系
9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2 CAAC适航法规体系
10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2.1 适航审定规章
11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2.1 适航审定规章
12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2.2 适航维修规章
13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2.3 适航与航材管理
14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1.2.4 CCAR145航材要求
第145.22条 器材
维修单位应当按下列规定具备其维修工作所必需的器材,对其进行有效的保管和控制,保证其合格有效:
(a) 维修器材应当符合有关适航性资料的规定。通过协议使用其他单位器材的,应当具有有效的正式合同或者协议。
(b) 维修单位使用的器材应当具有有效的合格证件,并建立入库检验制度,不合格的或者未经批准的器材不得使用。 器材的有效合格证件可以采用下列形式:
(1) 标准件和原材料应当有合格证或者合格证明;
(2) 非标准件和非原材料的全新器材应当有原制造厂颁发的适航批准标签或者批准放行证书;
15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3) 使用过的器材,应当具有民航总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按本规定批准的维修单位签发的本规定附件七规定的《批准放行证书/适航批准标签》。
(c) 使用非航空器制造厂家批准的供应商提供的器材应当告知相应的航空营运人,并通过航空营运人获得民航总局的批准或者认可。
(d) 对于航空营运人的维修单位,允许其按照民航总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批准的工作程序生产少量自制件用于其自身维修工作,但仅限于其故障、失效或者缺陷不直接造成《民用航空产品和零件合格审定规定》第五条第(四)项所列任一情况的航空器部件;非航空营运人的维修单位生产上述自制件的,应当在使用前告知相应的航空营运人,并通过航空营运人获得民航总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批准。自制件不得销售。
16
适航与航材检验概述
(e) 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在质量系统控制下的器材供应商评估和入库检验制度,以防止不合格的器材在维修工作中使用;对库存的器材应当建立有效的标识、保管和发放制度,以防止器材混放和损坏,保证器材完好,使用正确。
(f) 对于具有库存寿命的器材,应当建立有效措施防止维修工作中使用超库存寿命的器材。
(g) 对于化学用品及有防静电要求的器材,应当根据原制造厂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