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
机制及勘探前景展望
朱光辉o
(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特殊的成藏动力学机制及其主控因素,剖析了
盆地内异常超压的发育背景与机理,指出异常压力是天然气运移的主驱动力,而流体压裂则形成
了良好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输导网络。强调底辟活动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与演化的主控因
素:底辟活动控制圈闭的形成,为浅部圈闭成藏提供深部烃源,底辟的幕式活动控制天然气藏的
多次成藏和演化。通过深人分析目前影响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因素,指出有构造背景
或特殊遮挡条件、成因类型多样的非构造圈闭隐蔽油气藏是莺歌海盆地未来重要的勘探方向。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成藏机制异常压力流体压裂底辟幕式排放勘探潜力
莺歌海盆地是我国南海西部陆架上发育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南海的
成因演化密切相关。该盆地是我国海上重要的天然气聚集区,被称为南海北部海域大气区之
一,具有相当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目前已发现3个天然气田,包括东方1—1气田、乐东
15—1气田和乐东22—1气田以及众多含气构造。
莺歌海盆地具有独特的地质条件。由于地幔的显著隆起使得地壳受到强烈拉伸减薄,基
底之下有充足的热源供给,加之晚期快速沉降,使盆地表现为典型的高温高压盆地。平均地温
1,6—2,2,正是这一特有的地质背景,造就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构造带独特的天然气成藏动
力学特征。
1区域构造背景
莺歌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受多重机制的联合控制,既有深部地幔隆起引发的伸展,又有沿红
河断裂走滑作用派生的拉分效应,其中伸展和岩石圈的大幅度减薄是主导因素。
在区域构造上,莺琼盆地位于北西向的特提斯构造域与北东向的太平洋构造域的连接地
带。因此,盆地的形成与特提斯构造体系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以及盆地发育
区的深部构造动力学条件密切相关,属于扭张性断陷盆地。盆地走向、形态主要受北西和南北
向断层控制。在海南岛构造系统中,北西西~北西走向的构造形成时间晚(中生代晚期和新
生代)、构造类型简单(仅以断裂形式存在),并且主要表现为对北东、北北东走向的褶皱、断陷
和断裂构造的改造作用。因此,莺歌海盆地的主体构造与海南岛的构造系统存在明显差异。
o朱光辉,男.1968年4月生,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现任中国海洋石抽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部
专业经理。
一279—
盆地具有双重结构,其下部为断陷结构,上部为坳陷结构。总体上是盆地边缘薄、中央厚,
古近系分布范围窄,受断层控制;新近系分布范围大,地层从老到新,层层向边缘超覆。
根据盆地总的构造轮廓,自西向东可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分别为莺西斜坡带、中央坳
陷带和莺东斜坡带。其中莺东斜坡带叉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二级构造带:莺东断裂带、莺东古
潜山披覆背斜带、一号断裂带、东部斜坡带和南部潜山披覆背斜构造带。中央坳陷带可分为临
高长垣降起带和中央底辟构造带两个二级构造带。
2天然气成藏机制与主控因素
2.1异常压力是天然气运移的主驱动力
2.1.1超压发育机理
钻探结果和压力预测分析表明,莺歌海盆地具有异常高压。在盆地中部,钻井至2000m
时普遍遇到高压,在3000m时进入异常高压。在底辟带附近由于热流体的影响,异常高压面
变浅,甚至在1000m左右即遇超压,向盆地边缘部位随岩性变粗超压面降低(表1)。
表1莺歌海盆地部分钻井压力系数表
井 号 层 位 超压深度(m) 压力系数
硎一f—i 扎h 2j衔2 205
DFl一l一2 NlY 12635 l 2
DF29—1—1 N1Y 1836 l 06
LDl4—1—1 N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私营部门内商业贿赂犯罪之立法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研究.pdf
-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析研究.pdf
- 致鹅败血症粪肠球菌鉴定及溶血素激活因子原核表达研究.pdf
- 自然资源物权及其在物权法类型体系中的应有地位研究.pdf
-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novel dual-CRD C-type lectin in kuruma shrimp(Marsupenaeus japonicus).pdf
- 我国粉煤灰行业技术进展及应用研究.pdf
- RAGl-mediated ubiquitylation of histone H3 is required for chromosomal V(D)J recombination.pdf
- 自然资源物权之解构研究.pdf
- 2种色型黄粉虫的选育与繁殖特性研究.pdf
-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Binding Properties of Two Pheromone-Binding Proteins from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Grapholita molesta (Busck).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