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渗重组细分技术政策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渗重组细分技术政策研究

* * * * * * * * * * * 储层渗透率越高其启动压力越低。当渗透率级差在6倍时,启动压力差为4.8MPa倍。 细分重组技术政策之二:注水井分层启动压力研究 细分重组技术政策之三:不同类型储层注采井网、井距研究 1、注采井网选择 由于注入水沿河道相高渗带主体突进,位于河道砂岩主体带上的油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示踪剂测试资料表明,油藏注入水推进速度与井距没有明显关系,有明显受沉积控制的特点,不同方向水线推进速度极不均衡。以蓝色井组为例,对应油井6口,井距90-160m,见示踪剂天数1-18天,计算水线推进速度6-135m/d。 高渗区注水低渗区采油 部署均匀井网 低渗区注水高渗区采油 高渗区注水:水沿高渗带推进,波及面积大 均匀布井:见水时间差异大,井间剩余油多 低渗区注水:波及面积最小 对于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油藏采用矢量井网调整 注采井网 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平面非均质严重油藏,采用高渗区注水、低渗区采油的不均匀井网,注入水平面波及面积较大。 开展现场实验。沙三中6-8好层进行河道注水、边部采油试验,通过关闭或转注河道内的高含水油井,使水淹区成为一个高压供水带,全面向渗透率较低的边部波及,并在水淹区里拉大注采井距,使注水波及体积扩大,注入水利用率提高,层系注水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细分重组技术政策之三:不同类型储层注采井网、井距研究 综合分析,该类油藏井网要根据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优化。一类层河道砂体发育,储层渗透率高,剩余油多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小层层内,应采用河道注水边部采油的布井方式;二、三类差层注采井网也要根据沉积微相特征采用高渗部位局部拉大井距,低渗部位适当缩小井距的不均匀布井方式。 细分重组技术政策之三:不同类型储层注采井网、井距研究 细分重组技术政策之三:不同类型储层注采井网研究 2、注采井距研究 ●能够建立有效的注采压差 ●油藏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 沙二下油层渗透率与注采井距关系曲线 根据渗流理论,求出给定注采压差和油层渗透率条件下的极限注采井距。如当原油地下粘度为1.6mPa.s,注采压差分别为20、30、40和50MPa时,渗透率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图版。 中低渗透层水驱动用条件:注水压力22MPa,生产压差15.0MPa,注采井距240m 高渗层水驱动用条件:注水压力15MPa,生产压差 9.0MPa,注采井距330m 统计不同类型储层井距与连通率关系 统计油藏100-500m之间不同井距下有效厚度连通率。不同类型储层连通率达到85%以上需要的井距: 高渗层:320米 中渗层:260米 低渗层:220米 细分重组技术政策之四:层系内吸水厚度、层数研究 一套层系内油层层数过多、厚度过大,不可避免地会加大层间差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在相同地质条件下,层系细分和不细分对比,其含水上升率和采收率都有影响。 细分重组技术政策之四:层系内吸水厚度研究 统计油田中渗复杂断块油藏吸水剖面资料,从图中可看出注水层数超过10层后吸水厚度不到50%,层系内注水厚度在20m时,吸水厚度为45%,注水厚度为10m时,吸水厚度可达60%以上。 通过以上统计资料,结合油井生产情况,在合理的经济界限下确定层系层数、厚度。 注水厚度与吸水厚度关系曲线 注水厚度与吸水厚度关系曲线 (1)A油田 细分重组,由原来的4套层系重组细分为9套,层系内渗透率级差由17-39倍减小到6倍以内,细分后吸水厚度百分数由47%提高到57.2%,水驱动用程度由41.7%提高到52.4%,提高10.7个分百点;采收率提高5.4个百分点 。 三、应用效果 1-4中低渗层系 高渗层系 5-8中低渗层系 由一套层系细分为一套高渗层系和两套中低渗层系,渗透率极差由20倍减小为高渗层系级差4倍、中低渗层系级差4.5倍。 2、沙二下层系细分重组 沙二下油藏高渗层井网 沙二下油藏中低渗层井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调整效果 ●油田吸水剖面改善,吸水厚度百分数由42.7%提高到53%,水驱动用程度由53.3%提高到68%。 沙二下采收率由38.89%提高到44% ●采收率提高5.1个百分点 ◆多层非均质油藏水驱采收率受层间渗透率级差影响,级差越小,采收率越高,当进行单层开发时,不同类型油层均能获得40%以上的采收率。 ◆中渗复杂油藏按渗透率级差在4-5倍以内,层间分层启动压力差控制在6MPa以内细分重组开发层系,可以有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