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满族交通习俗
论满族交通习俗王宏北王宏刚满族先民在绵延千里的茫茫林海里狩猎时,辩方向、明路线是其安全往返的首要条件。机敏的猎人如果发现白色的鸟屎,便会欣喜万分。鸟在其信奉的萨满教观念中,是能凌空天穹、晓彻天神意图的灵禽,白鸟屎是“雀书”,不仅是吉祥的预兆,也是指路辩向的路标,实际上,鸟的飞行是有规律的,猎人同样是根据其活动规律找到了“雀路”,不过,当时的猎人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满族猎人有很高的观星能力,能根据星辰的位置和变化来确定季节、方位、时间和气象变化,并在悠久的祭星习俗中,形成一个以冬令星辰为主的星辰系谱,其中塔其妈妈(蛇星)、依兰乌西哈(三星)、莫林乌西哈(野马星)等为计时星,恩都力僧固(猥星)、那旦乌西哈(北斗七星)、妥亲乌西哈(阶梯星)等为方位星,根据这些星谱,猎人在密林中能准确地知道方位和时辰,从而确定猎道。猎人还可以根据野兽的踪迹确定猎道,俗称“子”。猎人在林中确定的猎道,其中有些是人们常走的,便在这段猎道作上路标,如在某棵树的显要部位砍掉一块树皮,露出白荐就是一个易识好认的路标,过几步便又可以看见这样的路标。众多的路标指明了猎道,东北农村有的村名叫“狼道屯”、“虎路屯”,这就是过去猎道的遗存。东北农村村屯之间,村镇之间都有可以走牛、马车的土道,那怕是相当偏僻的山村,也有翻山越岭可行车马的土道。因为满族农民(东北汉族农民也如此)多畜力,一般远道运输都用畜力车,而满族又多聚族而居,可以依赖穆昆(宗族)噶珊(部落)的集体力量来修道,满族又有“毁道瞎双眼”的禁忌,因此,满族村屯之间的交通四通八达。在田间,还有一种人行小道,俗称“毛道”,很窄,仅过一个人,是为了不损害庄稼。驿道,满族民间称为“官道”,是古代交通的陆上干线。满族先民修驿道已有漫长的历史,渤海时期主要的驿道有五条:鸭绿——朝贡道;长岭——营州道;扶余——契丹道;龙原——日本道;南海——新罗道。这些驿道在沟通渤海和中原及日本、新罗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其中鸭绿——朝贡道、龙原——日本道都是陆路海路联运的交通大动脉。(参见王成礼《渤海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金代修建了从金上京经黄龙府、韩州、辽阳、锦州入燕京直达汴梁(今开封)的驿道,成为金朝的交通主线。另外,修建了从上京经蜚克图至宾县鸟河口入松花江顺流而下,经五国部、胡里改路、乌底改、吉里迷、直达黑龙江下游,是辽代著名的“鹰路”的继续和发展,是内地通往黑龙江下游的交通干线。(参见王绵厚、李建才《东北古代交通》沈阳出版社,1992年版)明代奴尔干都司辖境内有两大驿道,东线为“海西东水陆城站”,从海西底失卜站(今黑龙江省双城县历家崴古城)始,沿松花江、黑龙江,直抵黑龙江江口的努尔干都司城,路上有五十五个城站。西线为“海西西陆路”,始于肇州经洮儿河、台州,到达兀良河终点。这两条干线南与辽东都司境内的驿道相通,可直达京师(参见《东北古代交通》),从而加强了东·100·北女真卫所和内地的联系。清代,东北的驿道进一步发展。康熙年间,为抵御沙俄的侵略,开辟了从乌剌至瑷晖的驿道,长1340里,设19个驿道,构成了一张可通京师的交通网,当时京师至雅克萨5000余里,通常循驿传递,“五旬可达”,遇到火急军情则更加神速,可见当时驿道十分畅通。驿道多为宽敞、平坦的砂石面土路,也有少量的木质路,如宁古塔至吉林省有一段路,因泥浆过多,用当地原始森林的大圆木,一根挨一根,铺成路面(据傅英仁提供的资料)。古驿道因多在交通要线上,现在多改为铁路和汽车公路,也有一部分已废弃了,或成为乡间土路。历朝都重视驿道的管理,并设驿站、驿丁管理驿道,传递信息。清代一般驿站设官兵三十左右,拨给站丁地,一面当差,一面种地。驿站官兵中有不少汉军和达斡尔族索伦人的贫苦百姓,充当驿丁后,便编入旗籍。驿丞俗称“驿站总管”,官位九品(也有官秩高一些的)下设排头四人(安排驿卒公务的小头目)。驿卒也有朝廷发的钱粮,着官服,老百姓称其为“吃皇差的站达”。若干个驿站还设站官。如,康熙雍正年间,黑龙江南北路驿站各设站官辖下十站,茂兴至呼兰六台,驻齐齐哈尔,北路站官辖上路,驻墨尔根,西路归呼伦贝尔付都统管辖,站官“本六品,有印”。乾隆时,改为“八品”,下设笔帖式若干人,各站“皆有官房待过客,私开旅店,间亦有之”。(见《黑龙江外记》)驿站不分昼夜常备十二匹快马,拴在墙上铁环上。来往信使驰来时,会对营房驿卒高喊差送的是哪一级“奏章”,驿卒听见喊声,立即解下缰绳,把马牵至驿道等候。信使至,驿卒待候信使换马,尔后目送信使扬鞭策马而去,谓之换马不换人。驿卒把信使的坐骑缰绳绕到马脖子上,马便会寻原路返回上站,沿途走屯串街,旗人、民人都不会擅自牵扰。清末,驿站衰落,后来,中东铁路通行,东北的驿道驿站逐渐失去作用,不少驿丁成为农民,驿站也成为满族聚居地。满族故地江河纵横,其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