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腹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病人术中静脉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探讨腹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病人术中静脉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徐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400016)
【摘要】 目的:探讨腹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病人术中静脉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 年1月~ 2013年12月施行各种腹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的10例急诊手术病人在进行临床救治中出现静脉外渗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10例静脉外渗患者, 男7例,女 3例。表现为静脉穿刺部位或沿该血管走行的局部皮肤先后出现充血、肿胀,其中1例局部出现水疱。2例病人经过有效按压穿刺点,33%硫酸镁溶液湿敷,在手术结束时穿刺点皮肤肿胀基本消退;8例分别经33%硫酸镁溶液、95% 酒精溶液局部皮肤湿敷、红外线烤灯局部皮肤照射, 1周后治愈。结论:抗休克治疗时要考虑到休克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和多巴胺药理学特性两方面的影响。最好选用深静脉给药, 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静脉输液前评估、合理选择血管、提高专业技术、合理使用药物、运用理论方法预防静脉外渗和增强责任心、加强巡回等多种方法。只要能掌握这些方法并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有效控制静脉外渗的发生率。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静脉外渗;原因分析;预防
失血性休克是外科常见急性重症,抢救措施不及时或者不正确, 会进展至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此时, 抢救成功率很低。创伤后进行急诊手术是损伤控制的一种急救手段,而液体容量复苏更是急救的关键。因此手术过程中能否有效的输血输液,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我院手术室2013 年1月~ 2013年12月施行各种腹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急诊病人96例,男性62例, 女性34例; 年龄16~ 78岁;其中单纯腹外伤68例,复合伤9例,腹部多脏器损伤19例。估计失血量为700~3000ml,术中输入晶体2000~5000ml,胶体1500~5000ml,RBC2~10u,血浆200~2000ml。
2 结果
96例病人在术中通过持续泵注多巴胺维持血压,积极输血补液的同时及时有效止血处理原发灶,手术顺利。其中发生术中静脉外渗的有10例。男7例,女 3例。表现为静脉穿刺部位或沿该血管走行的局部皮肤先后出现充血、肿胀,其中1例局部出现水疱。处理方法为发生静脉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再立即用棉球按压穿刺点, 失血性休克病人怀疑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按压时间应延长至5 min~ 10 min,使用33%硫酸镁溶液、95% 酒精溶液局部皮肤湿敷。同时应立即另外建立一条静脉通道以维持术中血容量。2例病人在手术结束时穿刺点皮肤肿胀基本消退,8例分别经33%硫酸镁溶液、95% 酒精溶液局部皮肤湿敷、红外线烤灯局部皮肤照射, 1周后治愈。
3 讨论
3.1静脉外渗的原因分析
3.1.1术中使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静脉泵注是抗休克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多巴胺是受体兴奋剂,持续注入多巴胺后,刺激局部血管收缩,武建英等认为由于长时间的低血压,导致末梢循环淤血、加重了末稍组织缺氧, 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流缓慢。缓慢流经的血液成分与静脉给予的多巴胺通过血管壁外逸至周围组织,导致穿刺点周围、近心端血管周围组织中的多巴胺浓度增高,持续兴奋的a-受体造成局部血管的持续收缩, 久之便导致其周围组织的缺血、渗出和坏死。
3.1.2使用一条静脉通道输血输液和泵入各种药物,休克病人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加压输血输液,加重静脉血管负担,使局部静脉压力增高,易使液体从静脉穿刺点渗漏。
3.1.3穿刺损伤是导致静脉外渗的直接原因,在同一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选择穿刺针不当,穿刺针固定不稳妥,术中变换体位时导致针头滑脱。
3.2预防措施
3.2.1使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时应首选中心静脉,休克病人由于末梢循环差, 外周静脉通道建立常常较为困难, 当遇到休克而末梢静脉塌陷时, 应快速行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且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有助于准确扩容。若选择周围血管时,应选择大血管,不得在多巴胺液体中加入高渗液体,防止因稀释液高渗而使组织间液渗透压升高,加重局部肿胀。
3.2.2在抢救病人时至少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条用于术中加压输血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一条用于术中持续泵入各种药物。另外要注意血管的选择,腹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如若选择下肢大隐静脉建立通道,经其补充的液体可通过破损静脉漏入腹腔而达不到复苏的目的,若术中游离翻转脏器,压迫出血点等,均有可能压迫下腔静脉,尤其在处理大血管时,甚至要阻断下腔静脉,这些原因都以使下腔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影响抗休克的效果。选择上肢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静脉管腔粗大,血流量丰富,静脉瓣少,液体通畅良好,且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