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语言和思维的同步性与可分性
浅析语言和思维的同步性与可分性
马玉 李艳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结合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有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现象, 从两者的同步性与可分性两个方面来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并指明其合理性与存在的缺陷, 使我们能够对两者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培养我们看待问题的发散性思维, 形成科学辩证的态度, 从而能够更好地破解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
语言; 思维; 同步性; 可分性;
作者简介:马玉 (1978—) , 男, 甘肃临夏人, 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
收稿日期:2017-06-1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ynchronism and Separability of Language and Thinking
MA Yu LI Yan-ho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 is always a controversial issue. With the relevant phenomenon of language and thinking occurred in real life, this thesis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rom two aspects: synchronism and separability and points out their rationality and existing defects, with the purpose that we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relationship and cultivate our divergent thinking to develop a dialectical attitude, which can help us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s we encountered in life.
Keyword:
language; thinking; synchronism; separability;
Received: 2017-06-11
一、引言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当前语言学界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这一问题众说纷云。通过对语言和思维同步性和可分性的述评, 将进一步指出两种主要关系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自身对此种关系的看法, 从而使我们能够对语言和思维两者的关系有更加清晰的定位, 让我们对其中内涵以及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学习语言学和心理学知识奠定基础。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与当代科技革命有密切的关联, 如果我们对两者的关系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工智能等科技革新就离我们不远了。
二、文献综述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及心理学界最受关注的问题。许多学者都对其持不同观点, 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对其作出研究调查, 并得出相关结论。与此同时我们或许也会问, 语言和思维是否同时产生?如果不是, 那么孰先孰后, 或者谁决定谁? (苏小兰, 2007) 对于这一问题, 国内外学者专家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一) 国外研究现状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希腊时代。柏拉图认为, 思维就是无声的语言, 两者具有不可分割性;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 语言只是思维的符号, 思维不是语言。
在现代, 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完善了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 被称为沃尔夫假说。此假说提出后, 他的老师萨丕尔又对其观点做了补充, 因此沃尔夫假说又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Sapair—Whorf Hypothesis) 。
此外, 著名的认知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在心理学界也很有影响。他与前苏联学者维果斯基都以实践说明“思维决定语言”, 但维果斯基提出了“前思维阶段”和“前语言阶段”的存在, 并且认为思维先于语言 (维果斯基, 1997) ;而皮亚杰则提出, 思维优于语言并且决定语言 (皮亚杰, 1926)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 我国在语言学领域有了一定发展, 但仍滞后于国外。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伍铁平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