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教师流动问题探讨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33卷 (2013年)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Vo1.33 (2013) 第 11期 第 14—16页 No.11 P14-P16 TheoryandPracticeofEducation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问题探讨 ■李清刚 ,李柏宁 摘 要:民办教师流动的特点主要是流动频繁和单向流动,即由民办学校向公办学校流动。其主要原因有政 治因素、经济因素、压力因素、文化因素和管理因素。要解决民办教师的流动问题,就应该落实政策,提高民办教师 的社会地位 ;办特色学校,走品牌之路;提高专职教师比例,减轻教师压力;做好 民办教师的文-fE)l~应教育,减少跳 槽频率;完善管理理制度,切实保障民办教师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民办教师;民办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3)11—0014—03 教师队伍的稳定状况是直接影响学校课程实施和 待遇并没有在执行效果上得到保障。此外,社会上尚残 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教育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城 存着对体制外就业歧视的刻板印象和对民办学校公益 市化进程的加速,教师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而处在教育 性的争议,这就更加强化了民办学校教师地位的不同 改革前沿的民办学校对教师流动的感受无疑更为敏感 等现象。 和深刻。因此,研究和探讨民办学校教师流动问题,对 (二)经济因素 于民办学校课程实施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毋庸讳言,民办学校教师也是 “经济人”,但由于民 一 、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原因 办学校起步较晚,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民办学校给不出 教师流动指教师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 其教师较高的薪酬,甚至增长的薪资赶不上上涨的物 学校之间的配置过程。其中,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特征 价,这就减弱了民办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成 主要是流动频繁和单向流动。如果说流动频繁只是表 为教师暂时栖息的驿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民办学校 现了教师寻觅其人力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那么大批 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民办学校之间与公办学校的 量单向流动则凸显了民办学校整体的弱势状态,究其 经济收入差距是引发民办学校教师流向公办学校的重 原因,主要有 以下五个方面。 要原 因。 (一)政治因素 (三)压力因素 公办学校作为公办事业单位,属于体制内学校,其 民办学校主要是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而存在的, 教师享有国家事业单位的编制;而民办学校则属于民 因此它对教育市场的需求非常敏感 ,而教育市场对高 办非企业单位,其教师不享有国家事业单位的编制,二 质量教育需求呼声甚高,因此,民办学校为了迎合市场 者在物质待遇和社会声望等方面差距很大。《民办教育 需求必须以教育质量为本,其专任教师就成了提升教 促进法》第五条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 育质量的直接承受者。民办学校由于大多是寄宿制,因 的法律地位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 自主权”;第二 此,其职工的比例远比公办学校高。根据广州市民办教 十七条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 育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广州市2011年公办学校教职 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这些条款 工与学生比例为 1:14.80,民办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例 过于抽象概括,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执行时有关部门相 则为 1:14.46,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公办学校专任教师 互推诿、落实不力,而且民办学校及其教师地位同等的 占其总体教职工的比例为82.93%,而民办学校专任教 本文系广东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