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离婚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人离婚探析

唐人离婚探析 分类:大学学报 作者:么振华 字数:2912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期  摘要:本文结合诸多文献中的离婚实例,考察唐律离婚条款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情况。笔者认为,唐律离婚条款与实例中出现和离,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由于男子具有婚姻的主导权,女子的命运仍多不自由。   关键词:唐律;离婚;例释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9)03-0017-06      关于唐人离婚,前人曾从多角度进行探讨,但对唐律离婚条款在现实社会中的执行情况及当时离婚实况的专门研究仍嫌不足。本文拟在前人基础上,结合正史、墓志、笔记小说及敦煌文献等资料,对其加以考察。揆诸唐律,唐代离婚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男女双方或其中之一犯有“义绝”之罪及其它违律情形,须依国家意志强制离婚者;二是男子以“七出”名义出妻之离婚;三是男女双方均同意的和离。此外还有女子向官府请求仲裁离婚和男子无故弃妻的。以下按类逐项进行考察,并以史例释证且略作解析,所引条款录自刘俊文撰中华书局版《唐律疏议笺解》。      一、国家强制离婚      1、为婚妄冒   即婚姻双方中的男、女一方违约妄冒。《唐律      收稿日期:2008-09-22   作者简介:么振华,女,河北丰润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历史学博士。 (上海200234)   向淑云《唐代婚姻法与婚姻实态》(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将唐代离婚分为七出、义绝、和离、任意弃妻四种。姚平《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专设一节,利用唐代墓志资料对义绝与和离作了探讨。张国刚《中国家庭史》第二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举例说明了官员离婚与民间和离两种离婚方式。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中华书局1990年版)将历代离婚按原因分为违律为婚、义绝、七出、法定原因、政治原因、其他原因、协议离婚等,但对唐人离婚的论述嫌少。陶毅、明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专列离婚制度一节。董家遵《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下篇《中国婚姻史丛稿》对汉唐时代的离婚与“七出”进行研究,将汉唐间因政治原因而致离婚者分为因避免政治上的嫌疑而离婚、迫于掌有政权者的命令而离婚、因欲高攀贵族富戚而离婚三种,见第280—281页。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版)分七出、义绝、协离三类对历代离婚有简介,只较少涉及唐人离婚。陈大为《从社会法律层面看唐宋女子再嫁问题》(原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2期)将唐律所载离婚形式分为包括七出、义绝的法定离婚和协议离婚两种,未展开。疏议·户婚》(以下出自此书者,简称《疏议》)“为婚妄冒”条规定:“诸为婚而女家妄冒者,徒一年。男家妄冒,加一等。未成者,依本约;已成者,离之。”议日:“未成者依本约”,谓依初许婚契约。已成者,离之。违约之中,理有多种,或以尊卑,或以大小之类皆是。   [例证1]冀州长史吉懋,欲为男顼娶南宫县丞崔敬女。敬本不许,懋因故胁求亲,惧而许之。择日迎娶,敬妻郑氏抱女大哭,女亦坚卧不起。小女为救父急难,代姊而嫁[1](卷3,p.57)。   上例,吉懋为子求娶崔敬女,其家本不同意,因以故胁,后小女代姊出嫁。崔家属以大易小,妄冒为婚。   2、有妻更娶   即男子犯有重婚罪。《疏议》“有妻更娶”条规定:“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议曰:“有妻更娶,本不成妻。”   [例证2]敦煌文献P.3354《唐天宝六载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载:程思楚有“妻马”、“妻常”、“妻郑”三妻;程思忠有两妻,均姓郑;程什住有“妻茹”、“妻王”;程仁贞有“妻宋”、“妻安”;程大忠有“妻张”、“妻宋”;程大庆有“妻画”、“妻卑(?)”;程智意有“妻郑”、“妻薛”。   由上可知,天宝初期,敦煌男子拥有多位妻子的并非孤例。时属安史之乱前的盛唐,敦煌陷蕃前,按理婚姻应依唐律。可能因敦煌地处边疆,战事较多,导致男子远少于女子,故而造成特殊的婚姻状况。内地即使有多妻现象,亦属个案。   3、和娶人妻   即男子娶有夫之妇。《疏议》“和娶人妻”条规定:“诸和娶人妻及嫁之者,各徒二年;妾,减二等。各离之。即夫自嫁者,亦同。仍两离之。”议曰:“各离之”,谓妻妾俱离。“即夫自嫁者亦同”,谓同嫁妻妾之罪。二夫各离,故云“两离之”。   [例证3]河南大贾王可久,转货江、湖间。值庞勋乱,尽亡其赀,不得归。妻问于卜者杨乾夫。杨内悦妻色,且利其富。利用占卜诱聘其成亲。后徐州平,可久丐衣食归间里,往见妻,杨诟逐之。妻诣吏自言,杨厚纳贿,可久反得罪。再诉,复坐诬。河南尹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