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 李壮鹰 李春青 第八章.pptVIP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 李壮鹰 李春青 第八章.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 ,认为文学在于表现生活、欲望和痛苦,而且还在于“解脱”这种痛苦,使人从悲剧中解脱出来。 《红楼梦》既表现悲剧,又示以解脱之道。 二、《红楼梦评论》的创造性贡献 吾人之知识与实践之二方面,无往而不与生活之欲相关系,即与痛苦相关系。有兹一物焉,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忘物与我之关系。此时也……物之能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者,必其物之于吾人无利害关系而后可,易言以明之,必其物非实物而后可。然则,非美术何足以当之乎? 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 二、《红楼梦评论》的创造性贡献 诗人文士往往“多托于忠君爱国劝善惩恶之意,以自解免,而纯粹美术上之著述,往往受世之迫害而无人为之昭雪者也。此亦我国哲学美术不发达之一原因也”,哲学家与美学家也“自忘其神圣之位置与独立之价值”。 “若夫忘哲学美术之神圣,而以为道德政治之手段者,正使其著作无价值者也”。(《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 ) 二、《红楼梦评论》的创造性贡献 在德国美学影响下,提出文学“游戏说”、悲剧说 触动了我国原有的政教型的传统文学观 与当时服务于政治改良的政教型文学观不同 王国维在20世纪初就标举文学艺术的独立与自主,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人间词话》的划时代成就 古雅说 “第一形式之美”:优美或壮美,天才创造; “第二形式之美”:古雅美,是可以经过艺术家来“表出”的艺术美。 “境界”说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 “境界”:以生命力为底蕴的、真景物与真感情统一交融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形象。 严氏坚持古文辞的思想与文学的经世化大潮,及其本人以西方学术乃至小说启蒙民众的思路是相背的。 反映出其文学观的不稳定性及其近代的过渡性, 也说明了文学本身及其功用的复杂性。 (二)林纾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蠹叟等,福建闽侯人。 林纾维护桐城古文,曾与提倡魏晋文章的章太炎论战,五四时期又与白话文运动者相争,竭力鼓吹“学非孔孟皆邪说,语近韩欧始国文”。 (二)林纾 林纾的古文技法理论综合前人之功,条分缕析,对于学习古文和认识古文是有益的。 但从总体上看,日薄西山的桐城古文思想落后,未能跟上时代,无法再造符合近现代科学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有活力的文章理论。 林纾以桐城古文所译《茶花女遗事》 从整体上看,晚清桐城派的贡献在于整理和总结历代文章和文论精华上。 对于晚清桐城古文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 五四时期新派人士一起抨击林纾。 梁启超评价着眼于文章人格与经世价值,褒贬参半。 姜书阁认为桐城文章清通简朴,可视为新文学之过渡,不应将桐城古文与“新文学”完全对立。 四、晚清桐城派的成绩与问题: 第三节 梁启超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调是趋新求变,以想像中的西方为典范,批判诗文小说的古典传统,面向民众,以新的文学形式和方法表达变革的意图,以期达到启蒙和新民的功效。 梁启超(1873—1929) 二、文界革命 “文界革命”与晚清政局变化和文界脉动,以及其时不可遏止的报章事业的崛起和报章文体的勃兴关系密切。 王韬等的文学观的变化 王韬 1828-1897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 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二、文界革命 “文界革命” 提出的问题: 文章的立意与目标:主张和鼓吹做“觉世之文”。 文章的内容和精神:强调要以“欧西文思”启蒙国民。 文章的形式问题: 梁启超非常看重俗语文体的形式,认为报章文出现后文学写作当以通俗化为方向,由“古语”变“俗语”是世界潮流之所向。 “俗语文体之流行,实文学进步之最大关键也。” 二、文界革命 通俗易懂的报章“新文体” 为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清代学术概论》) 介乎文白之间的语文,使文言词汇特别是抽象名词白话化。 文界革命最有价值且影响后世的贡献正在于新名词,它使民族语文超越自身进化而迅速完成向现代汉语的转换。 三、诗界革命 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人境庐诗草·杂感》) 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人境庐诗草〉自序》) 黄遵宪(1848-1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