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血栓与止血检查.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_血栓与止血检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 * * 第3章 血栓与止血检查 姜玉章 正常止血机制基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生理性平衡调节。 纤溶 凝血 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验 (正常机体无出血及血栓形成) 亢进 减弱 减弱 亢进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动态平衡 抗凝血 纤溶抑制 止血机制 血管损伤 血流缓慢 血管收缩 胶原暴露 RBC释放(TF、ADP) 黏附(GPI、VWF、胶原) 血小板血栓 聚集 释放反应Ⅰ ADP 释放 致密颗粒 5-羟色胺 Ca 释放反映Ⅱ 凝血块 胶原 α 颗粒 PF4 PF5 β _TG TF FBG (止血血栓) 红色血栓 PLT生长因子 血块退缩 一、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地流动循环,既不溢出于血管外发生出血,又不在血管内凝固形成血栓,是因为体内存在着正常的止血、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它们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遭受破坏,可导致各种出血性疾病或血栓形成。 (一)止血、凝血和抗凝血系统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血液凝固机制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三)血液凝固机理 凝血因子:指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包括12个用罗马数字编号的凝血因子以及激肽系统的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凝血因子特性:因子Ⅱ、Ⅶ、Ⅸ、Ⅹ都是在肝中合成,需要依赖维生素K的参与;除因子Ⅳ(钙)外,均为蛋白质。 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Ⅳ--Ca2+。 瀑布学说:凝血过程中,各个凝血因子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凝血途径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 分三个阶段:即因子Ⅹ激活成Ⅹa;因子Ⅱ(凝血酶原)激活成Ⅱa(凝血酶);因子Ⅰ(纤维蛋白原)转变成Ⅰa(纤维蛋白)。 瀑布学说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通过一系列的作用,直至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Ⅶ与因子Ⅲ组成复合物,在有Ca2+存在的情况下,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 共同凝血途径:因子Ⅹ被激活以后的途径,包含了凝血酶的形成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内源 :Ⅷ、Ⅸ、Ⅺ、Ⅻ、PK、HMWK 参与的凝血因子 外源 :Ⅲ、Ⅶ 共同 :Ⅰ、Ⅱ、Ⅴ、Ⅹ、ⅩⅢ 凝血因子的作用 整个凝血过程分为三期 凝血活酶形成期 凝血酶形成期 纤维蛋白形成期 (四)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Ⅲ(ATⅢ):在肝素介导下,灭活凝血酶。 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蛋白C系统:①灭活凝血因子Ⅴ和Ⅷ;②限制因子Χa与血小板结合;③激活纤溶系统。 (五)纤溶系统 PA Fb(g) 指 PLG PL FDP 纤溶酶原(PLG)在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下激活为纤溶酶(PL); PL水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产生纤维蛋白降解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