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儿科学
第五章 脾系病证
第五节 泄泻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泄泻的概念。
二、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三、掌握小儿泄泻的发病特点,易于产生变证的机理,常见变证的辨证治疗。
[内容要点]
一、泄泻的概念,儿科发病情况。
二、泄泻诊断要点。泄泻与痢疾的鉴别诊断。
三、感受外邪、伤于乳食、脾胃虚弱的病因。
暴泻乳食伤脾、风寒客脾、湿热内蕴,久泻脾虚失运、脾肾阳虚,又均引起脾湿不化、升降失司、合污下流的病机; 变证气阴两伤、阴竭阳脱的产生机理。
四、暴泻风寒、湿热、伤食辨证:久泻脾、肾亏虚辨证;变证津伤气耗、阴竭阳脱辨证。
五、常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变证气阴两伤、阴竭阳脱分证论。
六、泄泻的推拿、针灸、外治疗法。
七、泄泻的液体疗法。 八、泄泻的调护。
[概述]
一、定义: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小儿常见病。
二、发病情况:
1、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
2、年龄: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
3、特点:
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感外邪、伤于乳食,导致湿盛而泄泻。
②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
③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④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1)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冒风受寒、感受时邪病史。
(2)大便次数较该儿平时明显增多,重者达10次以上。
粪呈清水样;或夹奶块、不消化物,如同蛋花汤;
便稀而臭,夹有粘液;呕吐腹痛、发热口渴。
(3)重症泄泻:
小便短少; 囟门凹陷;高热烦渴、神萎肤干;啼哭无泪;
唇红气急、腹胀不舒;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
(5)大便病原学检查:有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
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
[临床诊断]
⒈ 按病情分类
⑴ 轻型腹泻: 多为饮食因素,肠道外感染所致,如肠道内感染则为肠道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
胃肠症状,食欲不振,溢奶或呕吐;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4~5至10余次,量少糊状,杂有奶瓣、可有泡沫和少量黏液。
镜检可见脂肪球.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体温正常,偶有低热,无脱水征和电解质紊乱,多在数日内痊愈。
⑵ 重型腹泻: 多为肠道内感染,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急性起病,有较重胃肠道症状,食少呕吐,大便每日十数次至数十次,次频量多,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少量黏液。
发热不退,烦躁不安、或神萎嗜睡等全身中毒症状.有较明显的水和电解质紊乱
[临床诊断]
⒉ 按病程分类
⑴ 急性腹泻 病程少于2周
⑵ 迁延性腹泻 病程2周至2月
⑶ 慢性腹泻 病程超过2月
⒊ 按病性分类
⑴ 非感染性腹泻
⑵ 感染性腹泻
⒋ 鉴别诊断 痢疾(细菌性痢疾):
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粘冻脓血,腹痛
明显,里急后重;
大便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
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以八纲辨证为纲。 常证重在辨寒、热,虚、实;
变证重在辨阴、阳。
常证按起病缓急、病程长短分为暴泻、久泻,暴泻多属实,久泻多属虚或虚中夹实。
湿热泻发病率高,便下急迫,色黄气臭,少许粘液;
风寒泻大便清稀多泡沫,伴外感风寒症状;
伤食泻有伤食史,纳呆腹胀,便稀夹不消化物,泻后痛减;
久泻辨证,脾肾阳虚泻较脾虚泻病程更长,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阳虚内寒症状显著。
变证泻下不止,神萎肤干,为气阴两伤证,属重症;
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脉细欲绝,为阴竭阳脱证,属危症。
[辨证论治]
附:1、脱水程度
脱水程度分类
根据体液(水)损失量的多少分为三类,即:
轻度脱水
体液(水)损失量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
⑶ 脱水程度的辨别:患儿脱水后,临床症状表现不一,
可从症状不同的六个方面进行分辨,即观察患儿:
①口 腔 粘 膜; ②前 囱、眼 窝;
③眼 泪、尿 量; ④皮 肤 弹 性;
⑤循 环 状 态; ⑥精神表现等六个方面。
[辨证论治]
附:脱水程度及临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