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气候及湖盆形态对我国湖泊营养状态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
第 32 卷第6 期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Vol.32,No.6
2012年6月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Jun. ,2012
曹金玲,席北斗,许其功,等.2012.地理气候及湖盆形态对我国湖泊营养状态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32(6):1512-1519
Cao J L,Xi B D,Xu Q G,et al. 2012.Regional differencesinphysiographical,climat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effectsonlaketrophic statusin China
[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32(6):1512-1519
地理气候及湖盆形态对我国湖泊营养状态的影响
1 1,2 1,2,∗ 3 4 5 6 7
曹金玲 ,席北斗 ,许其功 ,李小平 ,杨柳燕 ,江立文 ,魏自民 ,吴献花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3.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4.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5.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南昌330013
6.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30
7. 玉溪师范学院玉溪高原湖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玉溪653100
收稿日期:2011-07-26 修回日期:2011-09-15 录用日期:2011-09-28
摘要: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和曲线估计功能分析了我国145个湖泊富营养化指标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富营养化指标包括
2008—2010年现场监测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叶绿素a(Chla)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TLI),自然因素包括:2 个湖盆形态指标
(平均水深和面积)、3个湖泊地理位置指标(经度、纬度和海拔)和3个气候指标(年均温、年平均降水量和0℃积温).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
明,TLI指数与湖泊平均水深和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 0.01),而与湖泊所在经度、0℃积温呈显著正相关(p 0.01,p 0.05).Chla与湖泊平
均水深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年均温和0℃积温呈显著正相关(p 0.05). 曲线估计的分析结果表明,TLI与湖泊平均水深和经度呈幂
函数关系,与海拔和0℃积温呈指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贫营养湖泊位于高海拔(1000 m)和低经度(105°)地区,并且湖泊的平
均水深大于30 m.年平均降水量低于1000 mm,0℃积温低于5400 ℃.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湖盆形态;气候;自然地理;相关性;曲线估计
文章编号:0253-2468(2012)06-1512-08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Regional differencesinphysiographical,climatological andmorphological effects
on lake trophic status in China
1 1,2 1,2, ∗ 3 4 5 6
CAO Jinling , XI Beidou , XU Qigong , LI Xiaoping , YANG Liuyan , JIANG Liwen , WEI Zimin ,
WU Xianhua7
1.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Risk Assessme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圆印木Jurinodendron在中国的地层和地理分布-西北地质.PDF
- 圆周运动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PPT
- 圆振动筛VibratingScreen-上海山启机械制造.PDF
- 圆砾层地质中连续墙施工的质量控制.PDF
- 圆与球面1球面与平面的关系截面圆1球面被平面切割的截痕.DOC
-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含砂土层地表变形规律与控制技术-西安建筑科技.PDF
- 土地土地性质及其变化.PDF
- 土坡稳定分析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坡稳定分析常用的几种.DOC
- 土地评价的分类.PPT
- 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的影响-地球科学进展.PDF
- 地理背景的不确定性对时空行为模式分析的影响-地理学报.PDF
- 地理设计视角下的视觉景观资源管理实践解读-OpenRepositoryof.PDF
- 地理组期末盘点20111.PPT
- 地理资源所购置大中型仪器设备大于10万人民币申请表.DOC
- 地理资讯系统进展林雨庄唐继刚.PDF
- 地理资讯系统概论-台北科技大学.PDF
- 地理领域知识竞争态势初探KnowledgeCompetitive-Core.PDF
- 地理隔离对西南藏区山杨居群遗传结构影响的6C!D分析-林业科学研究.PDF
- 地磁场区域模型与全球模型的比较和讨论-物探与化探.PDF
-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与模拟研究进展-地质科技情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