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护理3.7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护理3.7PPT

有再生现象,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5、评估患者肌酶谱的测定 有助于诊断。肌酸激酶对活动性肌炎最敏感,其改变常出现于病情改变前数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病情的变化。醛缩酶、乳酸脱氢酶和转氨酶也是常用指标。 延安医院内分泌科 付姝丽 一.概述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肌肉。此病病因不明,被认为是一种细胞免疫失调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可能与病毒感染骨骼肌有关。病理改变主要为骨骼肌的炎性改变,肌纤维斑片状变形、坏死、再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评估 询问患者病史及起病原因,多数患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感染、发热?发病前是否肢体无力? (二)临床症状评估与观察 1.评估患者肌无力特点 多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出现肩胛带、骨盆带及四肢近端无力,表现为蹲起、站起、上下楼、上臂抬举的逐渐困难,伴有肌肉及关节部疼痛、酸痛、压痛,症状可对称或不对称。颈肌无力表现为抬头困难,部分患者出现咽喉肌无力,表现为吞咽和构音困难,呼吸肌轻度受累出现胸闷及呼吸困难。 2.评估患者皮肤特点 出现皮肤炎的患者皮肤病变多重于肌肉,典型表现为蝶形分布于鼻梁和颊部的紫色斑疹,在口角、眶周、颧部、颈部、前胸、肢体外侧及指甲周围可见红斑和水肿。 四.护理目标 1.患者异常呼吸形态及时发现并得到救治。 2.住院期间患者不发生误吸。 3.住院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 4.住院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五.护理措施 (一)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 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呼吸形态改变,及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药。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吸痰,做好气道护理。 4.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备好呼吸机、气管插管等用物。 (二)保证营养摄入,预防误吸发生 1.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钾的软食或半流食,避免干硬或粗糙食物。 2.床边备好吸引器,必要时吸出误吸物。 3.吞咽障碍不能进食或使用呼吸机患者,给予鼻饲饮食。 (三)做好生活护理,满足患者需要 (四)治疗护理 1.常用药物治疗 治疗多发性肌炎首选药物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急性期或重症患者可用大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500-1000mg在2小时内滴完,每日一次,连用3-5天,然后改为口服。 2.免疫球蛋白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代替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连用5日,每月一次。 3.放射治疗 采用全身放射或淋巴结照射,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用于难治性肌炎。 (五)健康教育 1.指导服药 如激素的加减量、服用注意事项。 2.活动与休息 生活规律,根据季节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3.防止并发症 误吸、感染、危象、压疮。 4.照顾者指导 理解、关心患者,观察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皮肌炎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以累及皮肤、横纹肌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没有皮肤改变仅有肌肉受累者称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1863年Wagner首先报道本病,称多发性肌炎,1887年Unverricht将其命名为皮肌炎。本病病因至今不明,已知与遗传、肿瘤、药物、化学物品、病毒、细菌感染及免疫机制有关。 1975年Bohan和Peter将本病分为5型: I、多发性肌炎;II、皮肌炎;III、合并肿瘤的皮肌炎;IV、儿童型皮肌炎;V、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的皮肌炎。 皮肌炎的发病率为0.5~1.0/10万(平均0.77/10万),男女比例为1:2,5~15岁和40~65岁为两个发病高峰。 1977年Bohan和Peter提出的皮肌炎诊断标准 1、特征性皮肤损害:Heliotrope疹(眼睑水肿性紫红色斑)和Gottron征(肘部、膝部、踝部内侧和指间关节背侧紫红色斑或萎缩斑) 2、四肢近端肌群对称性无力 3、血清肌酶升高,尤以肌酸磷酸激酶(CPK,CK)和醛缩酶最有意义 4、肌电图(EMG)呈肌源性损害 5、肌肉活检符合肌炎病理改变 以上标准除第1条外,具备3条即可诊断。 1995年Tamimoto等提出应增加下列诊断标准 1.肌痛 2.抗Jo-1抗体阳性 3.非破坏性关节炎或关节痛 4.全身出现炎症性体征如发热、血沉增快等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询问患者既往史 ①感染史:多种感染尤其是柯萨奇病毒、人类细小细胞病毒B19、丙肝病毒、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