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观察和科学试验
《科学发现与科学方法》——观察
徒步万里黄河行
古往今来,有许多成功地用观察方法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感人事迹,我国地学工作者杨联康徒步万里考察黄河的壮举,就是其中一例。
杨联康于1981年7月19日到达青海的黄河源头,开始进行实地考察。他顺流而下,历尽艰险,行程万余里,历时近一年,终于考察了黄河的全程,于1982年6月胜利抵达山东的黄河入海口。通过考察,他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策河的河源、河道、分段、成因以及黄河的开发利用等八个问题,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杨联康在科学大道上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其研究方法和取得的科学成果,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这件事表明,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观察,乃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人们只有通过科学观察,才能获得事物的各种直接知识,从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事实。因此,科学观察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是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许多科学家都十分重视观察方法的作用,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曾经深刻地指出:“不管鸟的翅膀怎样完善,它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不依赖空气飞向高空。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它,你任何时候也不可能飞起,没有它,你的‘理论’就是无用的挣扎。”因此,“应当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科学观察当然不限于实地考察一种形式。按照观察的手段不同,科学观察可分为直接间接观察两种基本类型。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直接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的各种现象,杨联康徒步考察黄河所使用的就是直接观察方法。间接观察则是观察者利用科学仪器或其它技术手段去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在古代,人们一般只能采用直接的观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则越来越多地采用间接观察的方法。考察黄河无疑也可以使用间接观察的方法。但直接观察可以避免许多由中间环节所引起的错误,运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还便于发挥观察者的积极作用,所以在许多场合还有它的特殊意义。正如杨联康所指出的,“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是世界著名河流之一,对它的形成,河道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有责任搞清楚,对地学工作者来说,野外徒步考察是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际考察有可能得到切合实际的结论。这并不排斥现代测试手段。如果把第一性的调查和现代科学手段结合起来,成果就更完美了。”
由于观察方法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这就决定了它和实验方法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方面,它不具有变革或控制研究对象那种主动性,这是它不及实验方法的地方。另一方面,这一特点又使它具有比实验方法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实验中必须同时使用观察方法,才能获得各种科学事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对象是人们无法或暂时无法变革和控制的,比如天体运行、地壳变迁等等。在这些不能采用实验方法的领域中,则是观察的“用武之地”。因此,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物候学、临床医学和心理学等等,都是借观察方法之助,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且至今仍不失为它们的主要研究方法。所以有人把这类学科统称为观测学科,这是有道理的。
观察犹需千里眼
“千里眼”和“顺风耳”,常常出现在古代迷人的神话故事中,面对今天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观测仪器,这些神话故事已显得平淡无奇了。
人间的“千里眼”始于伽利略的望远镜奇观。望远镜是由荷兰的玻璃工人偶然发明的,当时只是一个玩具。1609年,一位朋友把这件新闻告诉伽利略,他立即抓住不放,经过几年研制,终于造出了可放大三十二倍的望远镜。伽利略凭借于它,发现了太阳有黑子,月亮有山谷,木星也有四个卫星,而把牛郎织女分隔开来的银河原不过是繁星的总汇,等等。这不仅使人为之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更重要的是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此后,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不断提高,新型望远镜不断出现,人们的认识界限也不断扩大。1937年美国的雷伯带成了第一台射电望远镜,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打开了一个新“窗口”。六十年代人们利用它发现了类星体、射电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等四大天文现象,其中脉冲星和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已分别获得1974年和1978年度的诺贝尔奖金。1982年3月,安·萨维治等人观测到的类星体,距离我们竟达三百六十亿光年之遥!
现代的“千里眼”远不止望远镜,还有声纳、雷达、激光技术和红外技术,以及在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遥感技术等等。并且,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把各种现代观测技术和发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结合起来,便从地面观察发展为空间观察,使观察方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例如,一般遥感飞机的飞行高度约十公里,一张航空照片只能覆盖大约十至三十平方公里的地面,把祖国大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