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的传湿性能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83417 薄膜的传湿性能研究 1 2 3 冯冬晖 ,张立志 ,宋耀祖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Tel:010 Email:tsiwifdhamy@126.com 摘要:为满足新型新风节能空调的推广对薄膜技术的发展提出的高新要求,本文就薄膜传湿性能进行 了实验研究,建立了简单的二维对流扩散传质物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获得 了影响薄膜传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薄膜可以拥有很高的传湿能力,经过进一 步的研究开发后,有望在新风节能空调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上获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薄膜,传湿,传湿阻力,实验测量,数值计算 0 前言 [1] 膜技术作为新兴的高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而新型新 风节能空调的推广对薄膜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水蒸气的高度透湿,和对二 氧化碳的不透过性。为使膜技术能够获得更好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对薄膜的传湿性能进 行了实验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其性能进行初步的数值分析,为将来的研 究开发和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1实验装置 本文采用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实验室的 Field and Laboratory Emission Cell (实 验室释放系统),简称 FLEC ,作为实验装置。其线路连接如图 1 所示,释放系统如图 2 所示。实验中采用的压缩空气,经压力泵和湿度调节系统的作用,成为一定温湿度下的 湿空气,进入释放系统工作室内。释放系统工作室下腔内装水,水面与薄膜间将充满了 湿度很大的湿空气,并通过薄膜与进入工作室上腔的湿空气流进行水汽交换。在湿空气 流进出工作室前后测量进出口的温湿度、流量值。 图 1 FLEC线路连接示意图 图2 FLEC释放系统工作室示意图 图 3 物理模型 2物理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如图3示,薄膜两侧的湿空气通过薄膜传湿。为简化计算,忽略沿径向扩 散作用。由对称原理,取如图3所示的区域为计算区域。上腔流动区域当量直径小,对 流影响不能忽略。而膜和下腔的空气层区只余沿高度方向的扩散作用。原问题可化为二 维对流扩散问题。上腔内水蒸气沿高度方向的传递简化为附加源项。控制方程如下[2] [3] : 气流区: ∂ω ∂ω E +u v (1) a ∂t ∂r Hd ρa 膜内: ∂θ ∂ ⎛ ∂θ⎞ D (2 )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