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治时期职业妇女题材文学的变迁及女性地位-Core
《台灣學誌》創刊號
2010 年 4 月 頁 1-31
日治時期職業婦女題材文學的變遷及女性地位 ∗
翁聖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
摘 要
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研究常以被殖民、被壓迫居主流,但日治時期文學尚有
許多不同樣貌的文本。描繪日治時期「職業婦女」題材文學作品的研究,目前對
這類不完全等同以往「被殖民」論述的作品尚有許多開展空間。日本殖民期間,
台灣正體驗著現代化脫胎換骨的歷程,經歷「現代化」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的女
性新興職業,這類職業在文學作品,成了具有時代感與「新文化」性質的文本。
因官方及民間倡導廢除纏足、興辦女學、鼓勵就業,日治文學出現了相映題材的
作品。目前有看護婦、女教員、交換姬、採茶女、女優、煙草女工、女車掌、織
襪女工、紡織女、產婆、藝旦、一般女工等作品,本文嘗試關注女性地位的變遷,
不同作家如何詮釋職業婦女,各報章媒體對職業婦女及文學有何不同描摹與評
價,在日本人、台灣人間是否有差異,於新舊文學、詩、散文、小說如何描寫職
業婦女。
關鍵詞:職業婦女、婦女文學、女性文學、新舊文學、日治時期
◎ 收稿日期︰2009 年 9 月 14 日;審查通過日期︰2009 年 12 月 15 日。
∗
本論文為國科會 98 學年度(2009.08.01-2010.07.31 )研究計畫「日治時期臺灣職業婦女題材文
學研究」(98-2410-H-152-019- )的部份研究,2009.09.04 發表時,感謝講評人楊翠教授提出寶貴
意見,黃美娥教授提出建議,會後許俊雅教授提供李元貞教授的相關論文。多謝兼任研究助理葉
衽榤、夏愷均協助整理文獻。謝謝江寶釵主持的「臺灣好,文學網」開放電子檢索,
http://www.literaturetaiwan.idv.tw/ 。出刊前,感謝匿名審查委員的寶貴意見。
2 《台灣學誌》創刊號
一、前言:日治時期職業婦女的出現
1914 年,在《台灣日日新報》上刊載了一系列的「台灣職業の女」報導,
1930 年,《台灣民報》有一系列的「台灣各界的職業婦女介紹」的書寫,除婦
人專業雜誌《台灣婦人界》的相關討論,(作者未注明, 1938 :123-124 ;故彫
刻家黃氏夫人,1937 :91 ;鈴木讓三郎,1938 :22-28 )甚至 1921 年的《台灣警
察協會雜誌》也出現 〈職業婦人として女 の大缺點〉的評論,(作者未注明,1921 :
63 )顯現日治時期隨著社會的變遷,職業婦女的議題逐漸受到各界的注目。
1895 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為止,茶的出口總值躍居台灣經濟作物輸出的第
一名,佔百分之 53%強,比糖的 36.22%還多出許多。採收茶葉跟甘蔗不同,時
間長達 6 至 7 個月,共需採 7 回,每回又分多次採收,所耗人力非常多,採茶女
乃因應而生,據 1905 年的統計,每年需僱用 20 萬採茶女上山。(陳柔縉,2005 :
306 )可見,採茶這種職業由清末延伸到日治時期,陳洛的「台北八勝」即反映
日治初期這種景況,有詩作〈稻江新月〉:「揀茶人散晚煙浮,樓閣高低淡欲秋。
江月澄波成畫幅,屏開雲母一銀鉤。」大稻埕傍晚揀茶人散之後柔和的夜景,另
詩作〈鐵橋夕照〉:「金波激射怒潮忙,偶步橋西趁晚涼。歌罷採茶爭渡急,女
郎三五喚斜陽。」(陳洛,1897)反應女子歌罷採茶共賞夕陽美景。陳惠雯稱大
稻埕揀茶女超過 2 萬人,蕉麓的〈揀茶行〉很貼切的描寫這種盛況。1
1895 年成為日本殖民地後的台灣,在物質上不斷接受了 日本所帶來的「現
2
代化」衝擊,女子纏足人數及比例逐年降低, 促使女子得以由家庭走出社會。
解纏足運動雖非女性經濟、就業、情感自主的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