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转变的思考.ppt

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转变的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转变的思考

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转变的思考 厦门六中 李钢 Email:xmlig@126.com 对课程标准“目标”的解读 标准与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新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特点 1.“过程”与“方法”成为本体目标 2.“教育性目标”的具体界定和取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对“能力”有了层次上的分解 能力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体现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中。 4.教学目标描述方式的变化 与过去的教学目标描述方式相比,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方式有新的要求,即“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所谓“过程”,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经历了什么样的学习活动过程。 常见的过程如探究过程、问题研究、实践活动、实验活动、观察过程、创作活动、学科的或实际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任务完成过程、制定计划与方案、信息收集与加工、测量与统计、调查活动、演绎或推理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比较和概括、归纳和分类、建立学科模型、专题讨论与表达交流、评析与评价、竞赛与游戏、合作与交际等等。 所谓“方法”,学习方法和学科研究方法,包括学科思想方法、思维方法。 通常不是指一些具体的解题的技巧方法,更不是教师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科层面——即“学科情感”、“学科态度”与“学科价值观”。 学科情感指的是学生对学科本身的亲和感和认同感,如求知欲望、学科兴趣、学习动机水平、学科与审美、学科与自身发展以及对杰出任务的敬仰等; 学科态度是指学科的学习态度或对待学科的基本看法,如科学认识、科学道德、严谨求证、注重学科表达、合作与研究等; 学科价值观是指对学科意义的认识,如学科的人文价值、科技应用价值、学科与社会、学科与环境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生成层面——超越学科本身的,如思想道德、社会政治、世界观和方法论、交往、审美、理想等教育目标。 一、为什么要使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什么是“教教材”? 什么是“用教材教”? 大纲下的教材与课标下的教材的区别何在? 为什么要使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什么是“教教材”? 所谓“教教材”,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忠实传授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其特点是对教材内容做细致地梳理,到位地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教材的观点就是“真理”、“权威”。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讲究启发、讨论,也讲究师生活动,但当学生的观点与教材的观点不一致时,只能以教材的观点为标准观点,甚至对某个问题的表述都要以教材的文字表述为依据,即所谓“以本为本”,其实质上压抑了师生的创新精神。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仍然使用统一的教材,仍然与考试大纲一道成为高考命题的依据,故此种知识立意的教学行为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什么是“用教材教”? 所谓“用教材教”,就是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忠实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在此种教学行为中,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教材也不能成为高考命题的依据。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开,各种版本的高中教材纷纷上市,为各地市、各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伴随着高中教学使用教材版本的多样化,高考只能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个版本的教材来命题。 大纲下的教材与课标下的教材的区别 从知识容量看,教学大纲的目标主要是“双基”的目标,重在知识点的规范,课标的目标则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目标;教学大纲规范的学习内容没有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力,在其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很容易导致“教教材”的教学行为,而课标中的学习内容的总量大大超过了教学大纲所规范的知识容量,其中大量的选修模块和新教材(无论是必修教材或是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大量学习素材,赋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 大纲下的教材与课标下的教材的区别 从知识的呈现方式看,原来的统一教材更多地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编写思路,知识体系比较完整,前后章节的逻辑性较强,文字表述多以结论性的表述为特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编高中教材,则学科理论为背景,以课标“三维发展目标”为核心的编写思路,体现“问题解决”特色,用大量的案例、图表,及少量的文字叙述呈现学科知识,很少或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图表等学习素材自己悟出隐含其中的学科基本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教科书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学材”。 为什么要使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教师如果不加选择地用“教教材”的教学行为去实施,必然出现“课时不足”的尖锐矛盾,同时也不可能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所以,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必须是“用教材教”。 二、怎样实现“用教材教”的教学行为 “教什么”的思考 “怎么教”的思考 1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