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年6月西江特大洪水的回顾性预测讨论
郭增建秦保燕
(中国地震局兰少It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震洪相关指标。
关键词:西江特大洪水,震——洪相关。
人民日报2005年6月2::41日弓l用国家防总发布的汛情通报说:“23
日12时,梧州水文站洪峰水位为26.75m,超过保证水位1.25m,相
应流量53000立方米每秒,列1915年以来第二位。目前洪峰继续向
下游推进。23日14时,梧州下游高要水位站(广东肇庆)水位上涨
至12.46
m,超过保证水位0.稻m,相应流量55300立方米每秒。”
对于如此巨大的洪水,我们并未在汛前发出预报(后面再谈原因),
但它符合我们在1992年出版的《未来灾害学》和1996年出版的《地
气耦合与天灾预测》中所提出的预测指标n儿21,现列举并讨论于下。
一、珠江大洪的预测指标 .
。。对于转江(未群西江≯的预测帮标t我们在,,19、,92每出版的《未
来灾害学》中曾经提出在其特大洪灾前一年内滇缅地区往往发生7级
以上地震,其中也包括安达曼群岛附近的7级以上地震。就拿1915
年西江的最大洪灾来说,《未来灾害学》指出,该洪灾前1912年,1913
年和1914年共有--5-7级以上的大震在滇缅和安达曼群岛地区发生,
群岛地区。图1是《未来灾害学》一书中的原图。
其他多次西江特大洪水
前大都在滇缅地区有7级
以上地震。
1996年我们在《地气
耦合与天灾预测卜书中除
重申了在《未来灾害学》中
的震一一洪相关的预测指
标外,还补充指出了两个指
标,一个是珠江流域的特大
洪涝大多在太阳活动的谷 以上大震与1915年珠江特大洪灾
年或附近,一个是珠江历史上的巨洪似符合以26年为周期的三性分
布。三性分布的思想是我们在1992年提出的瞄1。
二、 为什么在2005年初对该年夏季珠江特大洪水未能预报
生的矩震级为Mw=9.0级地震谈起。这个地震初发生时,国外定的
曼地震所在的范围,所以我们在苏门达腊Mw=9.0级地震后未作珠江
特大洪水的预报。
腊地震激发的地球颤动简正模的分析得出该震断层长度为1200公
里,余震分布长度也如此,其西北达到安达曼群岛南端附近。所以他
们称此震为苏门达腊——安达曼特大地震,并提升矩震级Mw为9.3
级。这个资料我们看到时,珠江特大洪水已经发生。幸好从广播上得
知,这次珠江特大洪水未造成多少人员伤亡,这也是不幸中的有幸。
三、成因讨论
安达曼地区大震所发出的强烈地震波,在滇缅和西江流域使地下
携热气体,包括水汽,二氧化碳气和甲烷等逸出,再加它们引起的温
室效应,使大气低层形成低压背景,、遂吸引冷热汽团前来交会,故在
西江流域降暴雨致洪。
如所周知,地下温度随深度增加,围压也随深度增加,但裂隙密
度箍连通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这三种梯度配置的情况下,地壳
中气体本有向地表运移的潜势(梯度),一坦地下受到扰动,则气体
就向地表方向运移。这就是我们在1998’年提出的移梯度波扰效应”嘲。
腊——安达曼特大地震也有此效应。故与西江特大洪水有关。至于滇
缅地区7级以上大震与长江巨洪的关系还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以及
青藏高原两者对气流的影响有关。
四、结论
对于2005年的珠江特大洪水,我们因苏门达腊地震的震源断层
长度早期和晚期所得信息有出入,所以未对该特大洪水事先作出预
报。但这次特大洪水的震洪相关的预测指标仍然是符合以前所提出的
指标的。
参考文献
【l】郭增建,秦保燕,革革平.未来灾害学,地震出版社,1992.
【2】郭增建,秦保燕,郭安宁.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地震出版社,1996.
[3】郭增建,秦保燕.巨大震、旱、洪灾害的综合讨论,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
讨会文集,中国科协学会-r_fi;部编.气象出版社,1992,P23~28.
andsizethe
[4】S、Stein,E.A.oKal of Sumatra
Speed
2005,31march,v01.434,NO.7033,P5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