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
2013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一、考点诠释: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般指鉴赏诗歌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四方面的特色。
(考试说明)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题型与规范:
★1、分析表达技巧类型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写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扣住字眼细析手法;
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以及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公式: ①技巧 ②分析 ③感情、作用、效果
★2.分析一词领全诗类型答题规范 。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结构技巧的把握程度。
【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表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第三步,总结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题公式: ①主旨 ②分析 ③结构作用
注意,此题实际考查篇章结构,与炼字类考查极易混淆。
三、表达技巧(概要)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
(1)修辞方法。(见后文)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以乐景衬哀情)
▲描写手法:衬托:正衬 / 烘托 对比与反衬(动静、明暗、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虚实) 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描写方法与表现手法在分类上存在交叉关系。下同。编者注)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方法:①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高低、俯仰、上下) ②画面色彩(明暗、冷暖);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诗画结合 ③动静虚实 ④点面、时空 ⑤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⑥用笔繁简:工笔细描、粗笔勾勒…………
(3)表现手法。赋、比、兴(创作方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首尾呼应)、伏笔铺垫、总分结合、层层深入、承上启下等。
四、知识储备: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5种。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2.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描绘和刻画。
(1)细节描写。通过对某一场面或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刻画,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如张籍的《秋思》,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
(2)白描。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某种感情。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即暗写);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像显实境。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虚”的方法,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0两路中学语文教案合初.doc
- 131011智能系统开发方法导论教案.doc
- 201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练旅游活动与环境学案.doc
- 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字音专题教师版.doc
- 201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练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doc
- 2010年新创八年级物理声导学案生.doc
- 2010年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与活动安排.doc
- 2010年中考复习诗、词、曲阅读理解教案.doc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无课后小结版.doc
-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抽测七年级语文试卷a4.doc
- 2013届高考物理基础复习教案39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doc
- 2013山水田园诗学案教师版.doc
- 2013届高考物理基础复习教案31气体液体与固体.doc
- 2013年1月、3月教学督查报告第八期.doc
- 201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背影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 2013年新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63页.doc
- 2013年最新整理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
- 2013年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勇敢地鄂伦春.doc
- 2013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StarterUnit1Goodmorning教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2013年秋九年级英语全册Unit9Whenwasitinvented4课时全单元导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