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叶审评程序
茶叶审评程序主讲 刘小华 所谓评茶,实际上指的是感官评茶。感官评茶又称之为茶叶感官检验。是由评茶员通过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按规范程序和确定方法,(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NY/T787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对茶样分项进行审评,写出评语,同时评定分数、评语和评分综合的结论,从而就能比较正确的反映该茶样的品质特征,和在同类产品中比较其品质的差异和高低。 一 茶叶审评的方法 茶叶品质的优劣,等级的划分,价值的高低,主要是根据茶叶的外形和内质通过感官审评来决定的。茶叶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项目,即干看外形湿看内质共分五项因子审评法。 感官审评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俗称干看和湿看,即干评和湿评。干评主要评外形,湿评主要评内质的四项因子,茶叶品质的优劣主要针对这五项因子而言,审评茶叶应外形内质兼评。 二 审评茶叶的程序 1、取样 取样又称扦样、抽样、采样,是从一批茶叶中抽取基本能代表整批毛茶或成品茶质量的最低数量的样茶,作为审评茶叶品质优劣和检验其理化指标的依据。取样是否有代表性,是保证茶叶质量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 2、把盘 把盘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骤。审评干茶外形,首先应查对样茶,判明茶类、花色、名称、产地等,然后扦取有代表性的样茶。审评毛茶需取样250 g~500 g,审评精茶需取样200g~250g。 把盘有两种方法即直观法和筛转法。审评干茶外形时一般采用筛转法,就是将样茶放入审评盘中,左手大拇指后半部堵住小缺口,双手持盘对角边沿,运用手势作顺时针回旋转动或颠扬,使审评盘内的茶叶均匀地按粗细、大小、长短、轻重等不同呈有次序的分布,即通常所说的按上、中、下三层分布。 回旋筛转使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一般条索或颗粒比较粗松、形状比较长大、身骨比较轻飘的茶叶在上层,叫面张茶或上段茶;细紧重实的茶叶集中在中层,叫中段茶,俗称腰档或肚货;体形较小的碎茶、片末茶都沉在下层,叫下段茶或下身茶。 干评一般先看面张茶和下身茶,然后看中段茶。看外形因子即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对比样茶评上、中、下三档茶叶的拼配比例是否恰当和相符、是否平伏、匀齐、不脱档。要注意各段茶的比例,如面张多表示粗老身骨轻,以中段多为品质好。审评毛茶外形时,还应抓一把干茶嗅茶香及手测水分含量。 3、开汤: 开汤为湿评内质的重要步骤。开汤前,先把审评杯洗净,按号码依次排列于湿评台,准确称取茶样,一般红、绿、花茶3g,将已经称好放入审评杯中的样茶用刚煮沸的开水从左到右依次冲泡满杯,冲第一杯开始计时。冲泡时要将杯中的茶叶全部冲起翻转,水量以满而不溢为宜。5分钟后,按冲泡茶次序将杯内茶汤滤入审评碗内,将审评杯横搁在审评碗上,将杯中茶汤滤尽,尤其是最后几滴茶汤。然后将审评杯放回原处。 开汤后应先嗅香气(审评绿茶有时先看汤色)、快看汤色、再尝滋味、后评叶底。 4、嗅香气: 嗅香气靠嗅觉进行。嗅香气分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热嗅主要是辩别香气类型、高低和是否有烟、焦、酸、馊、霉等异气。温嗅主要是看茶叶的香型及优次,冷嗅是看香气的持久性。 嗅香气时,应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汤的审评杯,另一手半揭开杯盖,热嗅、温嗅时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冷嗅时可以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 嗅评时间以2—3 秒为佳,嗅评叶温以45℃—55℃为宜,嗅香气要热嗅、温嗅、冷嗅三者结合进行。 鉴评茶叶香气是通过泡茶使其内含芳香物质得到挥发,芳香物的气流刺激鼻腔内嗅觉神经,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茶香。 茶叶的香气以鲜爽、郁香高长持久为好,高短次之,低而粗为差,有异味的茶叶为劣质茶叶。 5、看汤色: 汤色指茶汤的颜色,靠视觉审评。审评汤色要及时,因茶汤中的成分和空气接触后很容易发生变化,使茶汤变深、变浑,特别是绿茶,变化更快,所以有时把评汤色放在嗅香气之前。红茶的茶汤在冷却后还会出现浑浊现象,俗称“冷后浑”。 汤色易受光线强弱、茶碗规格、容量大小、排列位置、沉淀物多少、冲泡时间等各种外因的影响。看汤色应尽量统一外界条件。一般看汤色在茶叶开汤10分钟之内进行,如滤汤时有茶渣漏进汤碗,可用网匙捞出,若有沉淀物则用茶匙在碗里打一使沉淀物集于碗中央,再按汤色性质及深浅、明暗、清浊等评比优次。 汤色性质与茶树品种,生长环境、条件,原料的老嫩,茶叶的新陈,以及加工的方法有关,所以汤色主要评比它的正常色和茶汤的亮度,即评比汤色的性质、深浅、明暗、清浊等评比优次。 茶汤的正常色,指原料通过正常的加工工艺以及在良好的贮藏条件下,冲泡后的茶汤应有的各类茶的正常汤色。比如绿茶的汤色应为绿色或绿中略带黄,明亮;红茶汤色则为红色,红艳而明亮;青茶的汤色应为橙黄明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