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论民本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5.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论民本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5.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论民本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5

第11课 论民本 本课话题——和 一、从课本中积累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的这几句话在强调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失去生存的依靠。 二、从自然中积累 在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由于一些大型野生动物经常攻击人类、偷袭牲畜、踩损庄稼,因而影响了附近地区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更时常引发枪杀野生动物的事件。虽然有关人士想尽了办法,也无法真正解决人与动物相互间的争食和争斗。随着人和动物之间冲突的不断升级,肯尼亚政府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一个在临近野生动物保护区居住的居民发现,那些野生动物们对一些两米以上长满刺的仙人掌总是敬而远之。他便有意识地在自家庄园边缘种植上一道仙人掌防御墙。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那些曾经肆无忌惮靠近村落的野生动物们每每都会在仙人掌防御墙前停下脚步,继而转身离开。于是,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种植仙人掌,随后,野生动物侵袭人类和践踏庄稼的事件也渐渐少了下来。 在心里种一棵仙人掌,既保证人、牲畜及庄稼免遭野生动物的伤害,又避免人类对野生动物实施报复性的猎杀,这种两全其美的仙人掌防御墙让一直困扰人们的难题迎刃而解。这种智慧生动地诠释了一个有关和谐相处的真理:呵护和关爱总是比血腥更有力量。 三、从历史中积累 这一天,天色晦暗闷沉,毫无一丝阳光。波兰人民眼里凝着泪水,愤怒地接待敌国总理的来访。面对巨大的犹太人被屠杀的历史纪念碑,勃兰特跪下了。这双膝,凝聚着千万犹太人的鲜血;这双膝,凝聚着波兰人民的悲伤,这双膝,凝聚着时代和谐的进程。华沙之跪,是二战后德国联邦总理勃兰特的和谐之跪。 四、从名言中积累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2.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3.亲善带来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4.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黑格尔 5.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一、作者简介 儒家第二大宗师——孟子 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后人称之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 作品:记录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言论的《孟子》。 二、背景回放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三、相关知识 (一)文学常识 1.对话体 对话体:即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二者(通常是两人)对话的内容。对话体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征在于,它体现了对话者的在场性,因此也容易让读者如同置身于当时的语境之中,聆听古代贤哲的教诲,生动而形象。《孟子》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较之《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形式。有些篇章还保留着语录体的形式,是孟子语录集结,但多数篇章还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这种形式除了承载论辩观点之外,还有叙事的功能,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 2.关于《孟子》 《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