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纲要汇总(附封面).docxVIP

最全最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纲要汇总(附封面).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全最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纲要汇总(附封面)

一单元第一课《草原》---------是一篇散文(文体;体裁)★重点课文景物描写手法:白描、细描、衬托、情景交融、借景抒情1、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民俗美。第一自然段是按总—分的顺序写的。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回味的余地,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草原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舍难分。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4、课文的第五个自然段我们分别拟一个小标题为:自然风光、盛装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依依惜别。5、本文的写作手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6、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解析:这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7、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解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一望无际,羊群洁白无比,色彩鲜明,景色美丽!8、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想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解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作者眼中,草原的景色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是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回味。9、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解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比喻成带子,写出了河的清澈与弯曲的样子。10、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出现了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解析:这句话是动态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蒙古族人民穿着鲜艳的服饰,骑着骏马飞驰而来,襟飘带舞的这种景象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1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解析:“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自然柔和,没有明显的界线;“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绿色浓厚,似在流动富有生机;“流入云际”是指草原一望无边,与天相接,绿色仿佛也要跟着流入天边。这句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喻成一幅中国画,突出草原的辽阔碧绿和小丘线条的柔美。6、文学常识: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现代著名作家,我们曾学过他写的《猫》,《母鸡》,代表作《骆驼祥子》剧本《茶馆》,长篇巨作《四世同堂》他的第一部作品叫《老张的哲学》。第二课《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伟大的路)1、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_________(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____。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___________最具代表性,“______________”因此得名。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伊朗高原古代国家,由汉语音译过来)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与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唐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是文章的中心句第三课《白杨》★精要课文1、文学常识:作袁鹰,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后改名田钟洛,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2、本文的写作手法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3、本文线索:白杨4、按照看白杨——议白杨——表心志——小白杨的顺序来写5、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们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6、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点,抓住了爸爸的语言和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第一次是看到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想到了很多事,所以“出神”和“沉思“;第二次是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所以“微笑”,第三次是他与孩子们谈论白杨树的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托物言志,所以“严肃“;第四次是由树想到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未来,所以”又陷入沉思“,最后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