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蔡元培.pptVIP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蔡元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组成员:11级日语3班 江楠 邵姗 徐海宁 杨静仪 朱玉沁 他来自于封建王朝,却是民族革命的开拓者,他出身于科举制度,却成为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在40多年中,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塑造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北京大学。而继承他理想的那一代知识分子为中国走向现代书写了开篇。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进士及第,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1907年5月,丁未三十三年40岁时,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和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 1913年,民国二年蔡元培46岁时,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在留欧的三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 北大因蔡元培而辉煌, 蔡元培因北大而垂世。 1916年12月26日.教育部正式下文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 延聘名师 改革旧制 无论外面施加什么压力,蔡先生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选聘教师。不论你是洋人也好,是官僚子弟也好,还是别的什么,只要缺乏学问,又没有当教师的激情与钻研学术的意愿,都一律是不合格的教师,都在清理辞退之列。 1916年12月26日.正是教育部正式下文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的那一天.他一大早就急匆匆地来到北京前门外大街的一家旅馆,造访因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而声名愈来愈大的陈独秀。对陈独秀,蔡元培早有所识,认为他是自己从整顿文科入手进而整顿北大的最理想的助手。蔡元培求贤若渴,不辞辛苦,亲自登门拜会。陈独秀却因办《新青年》等原因推辞。于是,蔡元培仿效刘备“三顾茅庐”,几乎天天都来探望陈独秀。有时来得早,陈独秀尚未起床,他就招呼茶房不要叫醒陈,自己坐着板凳在门口等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于蔡元培诚心纳贤,加上他应允陈独秀把《新青年》带到北大来办等实际问题的解决,陈独秀遂同意到北大任职,并于1917年1月13日获教育部批准,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蔡元培请来的这位文科学长,两年后成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第四次毕业摄影 (蔡元培、胡适) 支持进步 爱护学生 这是1919年五四运动中,示威游行的学生队伍向赵家楼冲去。 支持进步 爱护学生 1919年5月4日下午,以北大为主力的各校学生3000多人到天安门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随后愤怒的学生火烧了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军阀政府派军警抓走了32名学生,其中北大学生20人。当天晚上,蔡元培就邀请与司法部关系密切的王宠惠一起到北大法科大礼堂和同学们共同商议营救之事。他一再抚慰学生说:“你们放心,被捕同学的安全,是我的事,一切由我负责。”夜里9时以后,他不顾劳累前去拜访曾帮助过他赴德国留学、现今受到段祺瑞敬重的孙宝琦,请求孙设法帮助解救被捕学生。孙宝琦表示为难,蔡元培则从晚9时到12时多一直呆坐在孙的会客室里。可以想见,为了解救学生,他当时的处境是多么尴尬和艰难。 5月5日下午,14所学校的校长集中到北大开会,商讨如何营救被捕学生。蔡元培态度十分坚决地表示,为了保出学生,“愿以一人抵罪”。会上成立了以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会后,即到教育部、总统府、国务院疏通,但徐世昌等拒不接见。5月6日,蔡元培又率校长团先后到教育部、警察厅交涉,并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作保,要求尽快释放学生。经过蔡元培等人的努力解救,加之社会舆论的压力,反动势力终于答应释放学生。 支持进步 爱护学生 北大被捕获释学生许德珩在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我们出狱由同学伴同走进沙滩广场时.蔡先生是那样的沉毅而慈祥,他含着眼泪强作笑容,勉励我们,安慰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支持进步 爱护学生 扶植社团 活跃学术 1943年3月5日周恩来领导的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怀念蔡孑民先生》的社论,其中对”五四”前后北大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了如下生动的描述:“译学馆里呢?那个顶大顶大的大礼堂上,不是今天有什么学术演讲,名人演说,就是明天有什么学生大会,纪念大会,使人兴奋,使人振发。蔡先生在校时的北大师生,真有如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既活泼又愉快。这种气象,这种生活,那得不令人怀念无已。” 由于蔡元培的扶植、提倡以及他身体力行的带头作用,北大一扫过去的沉闷空气,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占主流的学术思想十分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