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PPT
适应症 神经衰弱、头痛、感冒 面瘫、耳病等五官科疾病 颈椎病、咽炎 心肺疾患 关节疾病 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的情况。 2:物品准备。刮痧板、刮痧油 3:患者准备。 4:遵医嘱选择穴位。 5:充分暴露待刮痧的皮肤,用75%酒精对患者刮拭的部位以及应用的刮具进行消毒,保持皮肤和刮具的洁净。 6:右手持瓷汤匙等刮痧工具,蘸取少许食油或清水或活血剂,在预定部位进行单向刮动,干后再蘸再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紫色条痕或斑块为度。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 7:用干净纸巾或毛巾将刮拭部位擦拭干净,然后再用刮痧疏经活血剂拭干即可。 8:整理用物并记录。 刮痧的顺序 选择刮痧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刮痧的方向 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背部、腰部、腹部则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展 刮痧的时间 刮痧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刮痧间隔和疗程: 1、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刮拭10~20分钟,全身刮痧宜20~30分钟。? 2、两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6天,或以皮肤上的痧退、手压皮肤无痛感为宜;若病情需要,或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可另选其它相关部位进行刮拭。 注意事项 1.刮痧首先注意不能大面积刮拭,在没有做过刮痧或身体虚弱只能局部针对性保健,如果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也只能一次治疗一种疾病。 2.保健治疗不能超过常规时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对出痧问题应该做到在正常步骤操作后,可能有痧症痧象出现,或是肿胀或者阳性节结解除,也可并未出痧而不强求出痧。 4.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 5.刮痧应医患交流,使患者感到舒服或痛可忍受。 6.刮痧时不可过饥空腹、饭后1—2小时后刮痧。 注意事项 7.较大动脉血管、淋巴部位不轻易刮痧。 8.刮痧应按照正确顺序方向体位单方向刮拭。 9.刮痧避开空调、风扇、较冷的空间操作,刮痧后不可立即洗澡。刮痧后及时喝温开水,糖盐水补充水液能量。 10.针对身体虚弱,年老、免疫力低下可采用轻手法。 禁忌症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身体有痣、疮肿、伤口溃破部位禁刮。 (五)中药穴位贴敷 将药物贴于患者腧穴部位或患处,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药物吸收作用 避免肝脏及各种 酶对药物的破坏 穴位刺激作用 避免对胃 肠道刺激 穴位贴敷法 适应症 1、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 2、胸痹、不寐 3、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 4、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5、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 6、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 7、关节肿痛、跌打损伤、 8、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情况。 2:物品准备。 3:患者准备。 4:选穴,清洁皮肤 5:观察患者情况。 6:药物准备,贴药。 7:告知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 8:记录。 注意事项 1.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2.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3.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物,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禁忌症 1.脾胃虚寒或腹泻者。 2.对药物过敏者。 3.局部皮肤有溃疡,创伤者。 (六)中药塌渍法 中药外治的一种方法,通过中药加热后透皮吸收以减轻或消除肢体麻木、酸胀、腰背酸痛等症状。 适应症 中风患者偏瘫肢体麻木、疼痛,腰背部疼痛 用于肩周炎,关节痛等 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的情况。 2.物品准备。 3.药物准备(核对后将药包放入锅内水沸后煮10分钟)。 4.患者准备。 5.定位,将药包以毛巾包裹置于患处,根据药温及患者感受逐渐减少毛巾厚度,直至敷于患者皮肤。 6.观察患者反应及局部皮肤情况。 7.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8.治疗20分钟结束后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9.整理用物并记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