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戏剧解读PPT.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经典戏剧解读PPT

中外经典戏剧解读;一;“悲剧”按古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一说这是因为在戏剧节的头一天要杀一只山羊给酒神当祭品;一说是当时表演悲剧的时候,歌队队员们都身披山羊皮作羊人打扮。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说明这人类最古老的戏剧演出是和祭祀礼仪密切相关的。 古希腊戏剧的全盛时期在公元前五世纪。有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称的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公元前406)和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5—公元前406)都是在这个世纪里展现了他们的戏剧才华,他们的以希腊神话、英雄史诗为素材的戏剧名作直到今天还吸引着观众。 古代希腊为什么有如此灿烂的戏剧文明?现代学者大都肯定古代希腊戏剧的繁荣与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关。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尽管还存在奴隶制度(奴隶是战俘以及被占领区的居民),尽管还存在财富不均的社会现象,但平民,特别是成???男子已经享受了相当的平等政治权利。这种雅典式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用集体方式来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情绪,这给需要群体观点参与的大规模的戏剧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保留至今的可容万人的古希腊露天剧场遗址,还能让今人想像到当年戏剧演出的盛况。;埃斯库罗斯(Αισχυλο?) ;但在元人的杂剧中对后世影响更大的当属王实甫的《西厢记》,它在明、清两代流传极广,而五四以后,进步的中国评论界更是把它作为与封建正统文学相对抗的反封建文学的典范加以肯定,郭沫若在《西厢记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者之性格》一文中,称赞《西厢记》“是有生命之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的凯旋歌,纪念塔。” 《西厢记》的思想上的突出意义是在于以爱情自由的精神来挑战封建礼教的束缚。它的戏剧冲突是在一对恋人莺莺和张生以及帮助他们相爱的丫环红娘与阻挠他们相爱的老夫人之间展开的。而《西厢记》的文采更是让人称道。如《酬简》一折开头写张生急不可耐地等待莺莺来幽会,用了“风弄竹声,只道是金珮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等诗句,就把张生的急切心情生动地描画了出来。 中国古典戏剧中与《西厢记》构成双璧的,是明人汤显祖的《牡丹亭》。汤显祖是一位举起“至情”的大旗的戏剧家。他在《牡丹亭记题辞》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游园惊梦》能在中国舞台上久演不衰,也是因为“至情”之感人之深。《红楼梦》的《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二十三回)里,多情的林黛玉意外听到《牡丹亭》的几句“艳曲”,便“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也可想见《牡丹亭》摇动封建时代青年男女心旌的力量。;《窦娥冤》;《窦娥冤》;《赵氏孤儿》;《西厢记》;《牡丹亭》;三;印度梵语戏剧到公元12世纪已经衰微,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元曲正在走向繁荣。 这就引出了一个令学者关注的问题──中国戏曲较希腊悲剧与印度梵语戏剧晚熟的原因何在。比较成熟的看法是同时从经济与文化的角度来加以考察,这样就能发现,商品经济发展的迟缓与早期叙事文学发育不完全,都是造成中国戏曲晚熟的重要原因。但尽管如此,中国戏曲还是与希腊悲剧、梵语戏剧构成了世界的三大古典戏剧。 中国戏曲为世人所知是在1755年,这一年法国作家伏尔泰(1694—1778)把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成了《中国孤儿》,把《赵氏孤儿》的“搜孤救孤”的情节,放进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理智与感情的戏剧性冲突的框架之中。1989年,中国导演林兆华别出新裁,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放在同一个剧场里同时演出,显示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对峙。;《沙恭达罗》;四;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并没有在他生前得到充分的评价。但自本·琼生在1623年预言莎士比亚“属于所有的世纪”之后,莎士比亚戏剧的全人类意义一再地被凸现出来。 世界上第一个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出深入分析的,是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他在1795年写了部长篇小说《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小说主人公维廉·麦斯特参加一个剧团,这剧团准备上演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维廉·麦斯特对于哈姆莱特这个人物进行了分析,他以为揭示此剧题旨的,是哈姆莱特在第一幕第五场里说的这一句台词:“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于是,歌德通过维廉·麦斯特之口作了如下的评述: “我以为这句话是哈姆莱特全部行动的关键,我觉得这很明显,莎士比亚要描写: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掮起,也不能放下……” 20世纪是个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层出不穷的时代。但几乎任何一种流派、任何一种色彩的艺术家都可以和哈姆莱特结盟。信仰现实主义的人们乐于引证哈姆莱特说的“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标榜现代主义的人们也乐于做《莎士比亚与存在主义》一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