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_课件
(1)肺通气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 (2)肺换气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 (3)气体的血液运输 ↓ (4)组织换气 血液与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 细胞内有氧呼吸 b.中段:PO25.3-8.0kPa (40-60mmHg) 坡度较陡 上 中 下 表明:PO2降低能促进大量 氧离,血氧饱和度 下降显著 意义:维持安静时的组织 供氧 表明:PO2稍有下降,血氧 饱和度就急剧下降 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的氧供 下段释放O2量为正常时的3倍 上 中 下 c.下段:PO25.3-2.0kPa (15-40mmHg) 坡度更陡。 P50:指Hb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Po2。 *26.5mmHg表示正常情况下氧离曲线的P50 ● P50↑:曲线右移(下移); Hb对O2亲和力↓ 即Pco2↑;pH↓;2,3-DpG↑;T↑ ● P50↓:曲线左移(上移);Hb对O2亲和力↑ 即Pco2↓;pH↑;2,3-DpG↓;T↓ (4)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a. Pco2和 pH Pco2↑pH↓→氧离曲线右移 Pco2↓pH↑→氧离曲线左移 组织:[H+]↑→Hb盐键形成→ T型Hb→Hb与O2亲和力↓→氧离曲线右移→氧离易 这种酸度对Hb与o2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Bohr effect)。 意义:①在肺脏促进氧合;②在组织促进氧离 肺脏:[H+]↓→Hb盐键断裂→R型Hb→Hb与O2亲和力↑ →氧离曲线左移→氧合易 b.温度 T↑→氧离曲线右移 T↓→氧离曲线左移 T↑→H+活度↑→Hb与O2 亲和力↓→R型Hb→氧离曲线 右移→氧离易 组织代谢↑→局部 T↑+CO2↑H+↑→曲线右移→氧离易 T↓→H+活度↓→Hb与o2亲和力↑→Hb结合o2 →T型Hb→氧离曲线左移→氧离难 低温麻醉时,应防组织缺o2 冬天,末梢循环↓+氧离难→局部红、易冻伤 c. 2,3-DpG DpG↑→氧离曲线右移 DpG↓→氧离曲线左移 (1)DpG与Hb结合形成盐键→T型Hb (2)DpG→[H+]↑→波尔效应 高原缺氧→RBC无氧代谢↑→DpG↑ →曲线右移→氧离易 机体对低o2适应的重要机制 大量输入冷冻血→DpG↓→曲线左移→氧离难 (冷冻血3周后,RBC无氧代谢停止→DpG↓) (三) CO2的运输 1. 物理溶解: 5% 2. 化学结合:95% (1)反应过程 CO2+H2O (2)反应特征 碳酸酐酶 H2CO3 HCO3-+H+ ① 反应速极快且可逆,反应方向取决PCO2差 ② RBC膜上有Cl-和HCO3-特异转运载体 ③ 需酶催化: 碳酸酐酶加速反应0.5万倍,双向作用 ④ 在RBC内反应, 在血浆内运输 HCO3-的形式(88%) 氨基甲酸氧合Hb(7%) 碳酸酐酶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 (1)反应过程: HbNH2O2+CO2+H+ (2)反应特征: 在组织 在肺脏 Hb-NHCOOH ① 反应迅速可逆,无需酶催化 ② CO2与Hb结合较松散 ③ 反应方向主要受氧合作用调节 HbO2酸性高,难与CO2结合,反应向左进行 HHb酸性低,易与CO2结合,反应向右进行 ④ 虽不是主要运输形式,却是高效率运输形式, 因肺部排出的CO2有20%由此释放 思考 1.Hb氧解离曲线特征如何?其生理意义如何? 2.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3.波尔效应有何生理意义? 4.CO2运输的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5.影响CO2运输的因素有哪些? 6.何尔登效应有何生理意义? 7.为什么血PO2↑,CO2解离曲线会下移? 8.为什么V血CO2含量>A血? 基本呼吸中枢 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呼吸为什么有节律? 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1923年英国学者luserm用分段横切脑干方法观察了呼吸节律的变化,提出三级呼吸中枢的理论. 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脊髓——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 延髓——呼吸的基本节律中枢(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 脑桥——正常的呼吸节律中枢(呼吸的调整中心) 高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