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寄生虫学第十二讲(疟原虫)
疟原虫与疟疾;疟原虫为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的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
疟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疟疾(malaria);
;全世界疟疾形势:
发病人数 3—5亿/年
死亡人数 110—270万/年
非洲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 100万/年;我国疟疾流行史:
解放前我国75%的县有疟疾流行,3000万病人/年,30万死亡/年;至1989年降至13万,目前仍有15个省、区近3亿人受威胁。
云南思茅县1925年10万人,1950年仅剩1000人。
解放军进军西南时,有的连队因疟疾减员80~90%。
修建滇缅铁路时,有的路段因疟疾暴发,50%民工死亡。;我国疟疾目前流行情况:
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我国疟疾疫情显著下降,发病人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每年3000万例下降至2010年的7433例。
但是,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经商、旅游等人口流动频繁,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恶性疟死亡病例明显增多。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 卫生部18日公布,根据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2011年1月至3月,全国共11人因患恶性疟死亡,均为20岁至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寄生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疟原虫形态与生活史;疟原虫形态与生活史;疟原虫形态与生活史;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疟原虫生活史与形态;四种人疟原虫生活史主要不同点;;疟疾的发病机理与表现;疟疾的发病机理与表现;疟疾的发病机理与表现;再燃——血液内残余的少量疟原虫抗原变异后再次繁殖起来引起的疟疾再次发作。
复发——肝细胞内迟发性子孢子(休眠子)发育繁殖后引起的疟疾再次发作。
再燃与复发的机制;疟疾的发病机理与表现;疟疾的发病机理与表现;疟疾的发病机理与表现; 疟疾的诊断;疟 疾 的 流 行; ;谢谢!;人体寄生的四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的研究;间日疟病人肝组织切片(示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的超微结构;裂殖子超微结构
(电镜图);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过程;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过程;人体四种疟原虫红内期各期形态鉴别;;疟原虫的孢子生殖过程;疟原虫卵囊--- 示子孢子逸出;疟疾热型与红内期发育的关系;;;疟原虫血涂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日疟原虫厚血膜涂片;总结间日疟原虫生活史特点;贫血(Anemia);疟原虫;病原学诊断;疟原虫取血时间 :
恶性疟应在发作开始时采血
间日疟、三日疟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
小时内采血;免疫学诊断;间接荧光抗体染色示 P.f 环状体;分子生物学诊断;再燃与复发 Recrudescence and Relapse
前提 原因 结果
再燃 无再感染 红细胞内残余 疟疾初发后
疟原虫 再一次发作
复发 无再感染 肝细胞内休眠子 同上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只有再燃
间日疟和卵形疟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