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水工业论坛.PDF

生物除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水工业论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除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水工业论坛

生态环境 2006, 15(4): 844-85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 生物除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郝晓地 戴 吉 魏 丽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北京 100044 摘要 现今含硫废水 废气的处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使得技术发展缓慢 以往通常采用物化方法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 投资量大 而且对含硫有害物质的去除并不彻底 而生物方法与物化方法相比 在投资和环保效益方面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文章从硫的生物循环入手 分别介绍了生物除硫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描述了下水道中的生物硫循环 提出抑制其中 H S 气 2 体释放的经验模型及具体措施 在对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中发现 ñ(COD)/ñ(SO42-) 比 碳源 pH 值等各影 响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决定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 产甲烷菌和产酸菌三者之间的抑制及共生关系 无论三者之间的 关系如何变化 只要底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根 它们必然共同存在于厌氧系统中 并产生硫化氢气体 造成污染 在反硫 化细菌的研究中得出 当污水中同时含有硫化物和硝酸根 缺氧条件下 必然产生反硝化除硫的生物代谢过程 利用这一过 程 不但能够在无需碳源的条件下有效去除硝酸根 节约的碳源可以用于消化产能 而且能够减少游离硫化氢的排放 或直 接以含硫化氢的废气作为硫源 而抑制下水道中硫化氢气体释放的主要手段包括 降低水的紊流程度 增加入流污水的碱度 向下水道内充氧 改善通风环境 文章最后结合理论 介绍了部分用于含硫污水 尾气的生物除硫工艺 并提出了日后的研 究方向 关键词 生物除硫 硫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除硫 燃烧尾气脱硫 下水道污水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的转化 模型 中图分类号 X7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75 2006 04-0844-10 硫元素是生命有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基本 生积极的影响 组分 其主要功能是以硫键连接蛋白质分子 成为 本文首先从硫的生物 化学循环入手 说明不 蛋白质进一步组成生命物质的必要元素 在硫的生 同形式的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相关微生物的代谢 物 化学循环过程中 它的各种氧化还原形式的化 机理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以此为基础 分别介绍硫 合物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当自然的硫循环过程 酸盐还原菌作用下H S 的产生 硫酸盐还原菌与产 2 遭到破坏时 必将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 涵盖 酸菌 MPB 间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 硫化物的 水体 大气 土壤等各个方面 硫对环境的主要影 生物去除 污水管道中H S 气体的产生和抑制等理 2 响有众所周知的因二氧化硫 SO 及硫化氢 H S 论与技术 2 2 气体排放带来的臭氧层空洞 酸雨问题 也有垃圾 1 硫的自然循环 填埋及其处理系统产生异味 水体污染产生异味 硫元素在自然界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变迁作 土壤和水体酸化等的问题[1-3] 用下在岩石 沉积物 大气以及水体中存在着相对 [4] 除SO 以及H S 直接影响之外 当污水处理厂 平衡的自然循环 其中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