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略论辑录体目录的产生与流变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目录提要可以分为叙录体、传录体和辑录体三种主要形式,相应地,采用这 三种提要的目录不妨分别称为叙录体目录、传录体目录和辑录体目录。其中,叙 录体目录和传录体目录同属于融铸材料的综述型目录,即编目者在掌握书目材料 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加工,并掺以己见,从而完成对书目的解题。 辑录体目录则属于辑录型目录,此类目录与前两类最大的区别在于,编目者对书 目的解题是通过客观辑录他人评论或者相关资料来完成,在辑录过程中,对所录 内容不做任何改动,从而保持所辑材料的客观性,只不过有时候以按语的形式阐 明编目者的看法,因此,辑录体目录具备极强的客观性。 辑录体目录在编撰方式上的特点是对文献资料的“汇辑”,“汇辑”不仅指编 撰理念上的贯通古今、旁通左右,还指编撰实践上的博采众长、集辑而述,有“会 通”、“汇集”之意。在《文献通考·经籍考》成书之前,带有“汇辑”色彩的编 撰思想和实践,已有先例,并为辑录体目录的产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述而 不作、信而好古”的孔子到综述百代、推崇会通的郑樵,从“网罗众家”、遍注 群经的郑玄到集注四书、“兼下己意”的朱熹,前人的著述和注疏当中都能体现 出文献汇辑的理念,唐宋时期盛行的类书、史钞和文选,进一步将汇辑的理念付 诸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在马端临以辑录体方式撰书之前,文献汇辑的编撰思 想和方法,有迹可寻,从中可以窥得辑录体目录在方法上的先声和学术思想上的 源流。 南朝时,梁僧祐撰《出三藏记集》,书中的第六卷至第十一卷为“总经序”, 是各种佛经的序言及题记,大部分为翻译时现场所写之序言、后记,这是辑录原 书序跋的发轫之作,可以视作辑录体目录编撰的源头。此后,有些目录之作亦采 取同样办法,如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秘书少监陈骙编成《中兴馆阁书目》 七十卷。嘉定十三年(1220),秘书丞张攀受命编成《中兴馆阁续书目》,为南宋 政府的官藏书目,其提要部分,为抄辑原书的序跋和旧目录的评论,连缀成篇。 南宋王应麟的《玉海》,是一部详于典章制度、文学掌故的类书,其“艺文”部 分著录图书时,也采用了辑录方法进行提要。不过,上述目录著作在著录图书时, 要么是将序跋简单集中,一经一序,不加按语,要么是将资料罗列出来,以说明 i 书的来源和背景等情况,要么不是全录原书序跋,其辑录体思想和体制结构远不 及《文献通考·经籍考》成熟,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辑录体目录,应当为宋末元 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 两宋时期,社会内部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政府倡导学术,奉行较为开明的 文化政策,并且组织人力、物力编撰大型图书。南宋时,科举制有了发展,通过 博学宏词科取士。宋代又是我国图书业发达的时代,是雕版印书的黄金时代,这 一时期刻书多,规模大,版印精,这些对学术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此 期间,史钞体也有很大发展,郑樵的《通志》等一批著作问世,这些都在理论上 和方法上为辑录体目录的产生作了准备。此时,目录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 出一批有价值的官藏目录和私家目录,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为代表 的辑录体目录在这期间便正式产生了。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正文分“文”、“献”、“考”三个主要部分,以“文” 和 “献”为主。“文”部分指书目,“献”指他人评论,“考”则指马端临自己的 议论和考辨。其中,最能体现辑录体目录思想和价值的当为“献”,其资料来源 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崇文总目》、《中兴国史艺 文志》为主体,又以《新唐志》、《三朝国史艺文志》、《两朝国史艺文志》、高似 孙《史略》和《子略》等为补充。在诸家书目之外所采证的史传文集和杂说诗话, 上起西汉,下至南宋,多达一百余家。其主要内容包括:成书的时代背景、作者 简历、师承关系、资料来源、编著经过、书名含义、篇目次第、撰写体例、内容 梗概、全书主旨等。马端临缀辑《经籍考》,为古典文献提要学扩充了容量,创 新了方式,开辟了他途。马《考》不仅通过辑录体目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保存了 大量的书目文献资料,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作者可贵的思想和卓越的史识, 如他的因仍会通、经世致用、重视儒家文化等思想以及辨别忠奸、考镜源流等史 识,马《考》的成书,标志着辑录体目录的真正产生。 《文献通考·经籍考》成书以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多有沿 用其书名和体例的后续之作,主要有明代王圻的《续文献通考·经籍考》,乾隆 时期敕修的《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和《皇朝文献通考·经籍考》,清末刘 锦藻的《皇朝续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