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 学聪明 - 徐州教育信息网精选.docVIP

写日记 学聪明 - 徐州教育信息网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日记 学聪明 - 徐州教育信息网精选

写日记 学聪明 寇广生 杨崇颢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30日 15 版) 普天之下,谁不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呢? 怎样才能做到有智慧?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写一本厚厚的书。这里,笔者谨向诸位读者介绍一个能够增长智慧,并且很便当、很实用且很经济的工具——日记(包括博客)。 1 投身人人都是作家的时代 有人早就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人人都可以写作的世纪。人人写作,写上一辈子日记,很有可能成为作家。当然,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在网上开微博、博客也是写作,而且微博、博客与在纸本上写日记是互通的,三者各有优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或三者并用。 今天,已经有一大批人认识到了日记的价值并积极行动,取得了可喜成果。河北涿州的尤新提出了“日记人”的理念。北京93岁高龄的皇甫束玉写日记已经80年。山西《青少年日记》已创刊27年。山东作家自牧、于晓明从创办《日记报》到全力办好《日记杂志》,付出了多年的热情与心血。山东诸城管炳圣首创“日记节”,自办银杏日记收藏馆。江苏东台市程韶荣发动全市中学生投入写日记的热潮之中。山西阳城县郭恒勋写日记56年,计3000多万言。他办的日记展盛况空前,中共中央委员、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亲笔题词祝贺、予以鼓励。甘肃作家萧滋云、萧金秀父女创办《日记》杂志,已历时八年之久。洛阳李明强提出并大力推进“日记改变命运”的实践。迄今,全国性的日记论坛已经举办了三届,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于光远的“学聪明日记” 二十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的一篇文章中说及他的“学聪明日记”。那是在1939年夏天,他到革命根据地延安不久,有机会听到毛泽东给延安青年同志的一次演讲。他把自己从那次演讲中学到的“聪明”记在日记本上,大约记了一两千字。他记的不是演讲的内容,而是毛泽东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以此为起点,他记了两年多的日记,觉得自己每天都或多或少变得聪明些了。他的日记,记的范围很宽,书本上的,谈话中的,行为中的,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领导、普通干部、老百姓的……凡是聪明的人和事都记录下来。他还观察和记录了一些愚蠢的人和事。这样,每天都能吸收一些营养,产生一些反思。如今,于老已96岁高龄,学习、思考、写作已经成了终生习惯。 进入21世纪,让我们深刻认识日记的是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2006年8月,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好书——《胡世宗日记》。《胡世宗日记》共8卷,计4088万字,是他用近半个世纪的生命和心血凝成的。在沈阳、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辽宁文学界和首都新闻、评论界的有智之士都从自己的角度发表了见解。有人说,这是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文献意义和历史价值;也有人说,这是一部作家的长征生活史,也是心灵史,这种步步攀登般的记录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还有人说胡世宗不愧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他追求无愧后人的永恒价值。当今时代,能够这样坚持常年做一件事的人日渐稀少,这不正是值得学习并发扬的精神吗? 3 “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郭沫若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人人都可以写的日记,是不是一种最平常又最新奇的伟大存在呢?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青年时代写有《旅日日记》。在1918年元旦那天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今日是阳历的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七年也,我的日记就从今日记起。但愿今日往后,一天不缺,留个纪念。等着老年的时候想起幼时的光景,翻一翻这本日记,想着或者有点趣味。”透过简短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伟人的平常心。同时,周总理也提出了日记的高标准严要求,那就是“一天不缺”。一天不缺,如同织毛衣不断线一样长期坚持下去,这在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显得极为重要。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也写过不少日记。从他的老师黎锦熙的日记中可以看到有关记载和“甚切实”一类的评价。1917年冬,毛泽东主持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友会附设夜学工作时,建立了由职员轮流写《夜学日志》的制度并写了卷首前言和部分日志。1938年2月1日,毛泽东写《读书日记》,开头便这样写道:“二十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他还批阅过当时是中学生的王桂芹的日记,并让自己的女儿也看一看王桂芹的《假期日记》。1963年5月11日,在党的杭州会议上,他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这说明,日记还能作为从生活中学哲学、悟哲理的工具。 实际上,把日记作为“最良的求学方法”,恽代英早就告诉我们了。恽代英被周恩来总理誉为革命青年的楷模。1919年元旦,他印制了特殊的贺年片,把日记作为“最良的修养方法”、“最良的求学方法”和“最良的练习文字方法”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贺年片上还印有这样的话:“诸君欲从一月一日起作日记,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