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尔定理正反观精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哥德尔定理正反观精选

维普资讯 86 《科学文化评论》 第 5卷 第2期 2《008)86—1O8 科学前沿 哥德尔定理正反观 邢滔滔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包括第一和第二定理)已广为人知,对于它有不少的通 俗介绍和议论,或文章或书籍,甚至在互联网上,也积累了大量的公众评说。人们经 常把它与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等相提并论,在数学、哲学、心理学、甚至一般的文 化与生活中探讨它的意义。 这方面的通俗文字 ,较老的有Nagel和Newman1959,侯世达 1979,Rucker 1984,以及Penrose1989等等。较新的有Franz6n2005和 Smith2007等。中文方面, 则有康宏逵 1993。但较老的有些文献,包含了对哥德尔定理的误解,也影响了公众 的理解。若要寻求简明、准确而生动的介绍,则应推 Franz6n2005和康宏逵 1993 (Smith2007包含较详细的技术细节,但不失通俗,适合作系统的教本)。 本文的目的,是从概念的 (而不是历史的)角度,对有关情况做个相对通俗的 小结,点明几种典型的误解误在何处 。但既要说反面的,就要有一个较完整的正面 看法做比照,因此,我们不避狗尾续貂之嫌,还是要哕嗦一下哥德尔定理及其证明。 除了要 “映衬”对哥德尔定理的不正确理解,短篇幅的正面介绍,恐怕也是不少非 专业读者所愿意看到的①。 让我们从头说起。 基本概念 1. 符号化 数学语言里使用人工造作的符号,比如把 “二加二等于四”表达为 “2+2=4”。 作者简介:邢滔滔,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① 本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Franz6n2005和康宏逵 1993,多处表述和例子,直接取 自他们 另外,作者 感谢叶峰、程炼和郝刘祥,他们对本文初稿的讨论和批评,使文章得以改进。 维普资讯 邢滔滔 哥德尔定理正反观 87 众所周知,这不但使得数学精确而严格,也给数学推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普 通数学语言并未完全符号化,如 “2是偶数”也夹杂了日常语言的表达式。如果设想 数学 (至少它的某个分支,如算术)的完全的符号化,就需要_个完全的人工语言, 达到类似下面这样的对应效果: 算术语句 算术语句的符号化 2+2=4 2+2=4 存在X,2=X+X(2是偶数) Xf2=X+ 如果 2是偶数 ,那么2+1不是偶数 了 f2=X+ ,3x(2+1= + 其中的符号 表达 “存在”,,表达 “并非”,一表达 “如果…则 …”,等等。结果,在 符号化的语句 中,不再有 日常语言的表达式 (注意 ,符号化的语句,我们写成斜体, 以区别于普通数学语句)。这个符号语言不必包含太多的词汇, 、=、x,y等逻辑词 汇是不可少的,0、1、+、·等数学词汇也需要,但没有必要把表达 自然数的性质的词 汇一股脑都包含进来。比如 ,“2是偶数”可以用符号句 f2=X+ 表达 ,我们可 以把这个符号句缩写成 ,稍微推广一点,我们就有一个符号式 ,即3y(x= + ,它表达 X“是偶数”。因此,“…是偶数”这个性质,可以用这个语言的其他词汇 定义出来 ,因此,我们不必一开始就在这个符号语言中设定一个初始词汇表达它。 同理,“…是素数”、“…可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等等,都是这个符号语言中可定义的 性质,都不需要专门设定一些j生质词 (或谓词)表达它们。 对符号语句,我们在普通的数学意义上谈论它们的真假 。一个符号句 P‘为真 , 意味着 P‘所对应的普通数学句成立。比如,E 为真 (即3x(2=X+ 为真),无非 意味着2是偶数,而 一 r2+ 为真,说的是——如果2是偶数,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