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成性玻璃纤维流动方向对物性的影响.ppt

射出成性玻璃纤维流动方向对物性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射出成性玻璃纤维流动方向对物性的影响

射出成型玻璃纖維 流動方向對物性影響 短玻纖複合材料基本原理--1 短玻纖強化複合材,其強度與模數主要決定於: 玻纖體積分率(volume fraction) 外型比率(aspect ratio)(L/d) 方向性(orientation) 已經有許多理論用來印證體積分率與外型比率,但對於方向性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 a. 玻纖的方向是很難控制,它會因為加工方法與流動 條件而變化,例如射出成形產品。 b.? 改變體積分率與外型比率將會影響玻纖的方向性。 c. 很難在實際成品中測量出玻纖方向的分散性。 短玻纖複合材料基本原理--2 短玻纖複合材,只有基質是連續的。所以視為不連續纖維的複合材,其強度較差: 兩個玻纖之間距離有相當距離,因此應力由基質來承受。 玻纖末端為應力集中點。 玻纖無法互相重疊以強化材料。 無法得到均一方向排列。 作用於玻纖上的縱向拉伸應力是由基質的剪切應變而得,此剪切應變在玻纖末端為最大,而隨著遠離末段而逐漸減少到零。 短玻纖複合材料基本原理--3 玻纖的拉伸負荷在玻纖末段為零,然後逐增到中央處中央處為一定值。所以玻纖兩端所受到負荷比中間部分少,最大玻纖應力發生在玻纖中間長度(z= )。 玻纖應力有個極限值。 短玻纖複合材料基本原理--4 lc: 臨界玻纖長度(Critical Fiber Length) 又稱玻纖極限強度(Fiber Ultimate Strength) σfu 達到最大可允許應力時的最小玻纖長度。 短玻纖複合材料基本原理--5 由下表發現在射出成型,玻纖長度應該為玻纖直徑的10倍以上。 短玻纖複合材料基本原理--6 兩個介面(基質與玻纖)的鍵結強度是決定複合材料強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於橫向強度的影響。在短玻纖複合材,縱向抗張強度才會受介面鍵結的影響。 短纖複合材需要高的Vmin和Vcrit,因為短玻纖無法完全承載所有的負荷。 當玻纖發生斷裂情形,短纖複合材也不會發生破壞,因為斷面的基質仍然可以承載負荷;當基質發生破壞則材料就會發生斷裂。 射出成型機簡介-1 射出成型機簡介-2 射出成型作動說明-1 射出成型作動說明-2 射出成型螺桿說明 入料段(輸送塑料及入料)(塑料不可融化) 壓縮段(對塑料壓縮、融熔) 計量段(混合使塑料融熔均勻) 入料口(gate)設計要點 入料口的位置 流動長度 有效的保壓(holding pressure) 分模線(welding line) 排氣位置 入料平衡 由最厚部分入料 分模線要在最不緊要的位置 塑膠在進澆口流動情形 進澆口的位置與流動關係 不良的設計 良好的設計 塑膠在成品內的流動 主要的玻纖強化材 射出成型玻纖在塑料流動排列 玻纖在模具內的排列情形 玻璃纖維方向性探討 Halpin & Kardos 曾使用薄層(laminar)模式利用薄層中單一方向層其玻纖方向的分散性來探討。 (不吻合射出成形的玻纖分布現況,適用於BMC等產品) Halpin-Tsai eq. 導出(針對短玻纖) 短纖複合材料 射出成型短玻璃纖維是亂排不定向排列。 玻纖有三種強度— 縱向抗張強度(σBL) 00~50 橫向抗張強度(σBT) 450~ 剪切應變強度(σBS) 50~450 與玻纖排列與施力角度有關 由經驗值可以預測平板亂 排的彈性模數與剪切模數 玻纖方向對於物性的影響 射出成型影響玻纖流動的因素 料管(barrel)溫度:膠粒融熔程度影響玻纖流動 流道(runner)大小:太小不好流動,太大浪費材料 進澆口(gate)位置:亂流與噴痕。 進澆口(gate)大小:玻纖是否順利通過與剪切斷裂。 成品厚度:塑膠粒MI值。 模具(mold)溫度:模溫過低,不易流動。 射出速度(injection speed):太慢影響流動 太快造成噴痕。 背壓 射出成型玻纖流動影響物性 成品尺寸橫縱向收縮率。 熱膨脹係數。 表面浮纖、流痕。 橫縱向強度與模數。(LCP橫縱向強度) 翹曲。(半結晶性材料) 分模線強弱。 (玻纖流動性好壞) * * 報 告 人:化材所在職專班 吳國生 指導教授:吳國梅老師 * 複合材料報告 (σf)max:軸方向玻纖最大應力 τy:圓柱體玻纖/基質的降伏應力 Z: l/2(玻纖中間值距離) r:玻纖半徑 lc:臨界玻纖長度 d: 玻纖直徑(=2r) σfu: 玻纖極限強度 τ:圓柱體玻纖/基質的剪切力 r:玻纖半徑 欲得到玻纖的最大應力,玻纖長度最少為lc。 當l>lc,上面方程式將修正而得到複合材的抗 張強度。 0.995 100 0.99 50 0.95 10 0.90 5 0.75 2 0.5 σf/(σf)max 1 l/lt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