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细菌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近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细菌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近况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细菌性腹泻病原学研究近况 王力 (吉林省长岭县感染科 1315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77-02   细苗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虽然不同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地区,引起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居首位的是志贺氏菌,第二位是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第三位是空肠弯曲菌及沙门氏菌,第四位及第五位是非01/非0139霍乱弧菌,其他致泻性弧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各年龄均能发病,尤对儿童危害最大。现将细菌性腹泻病的病原学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致腹泻弧菌   弧菌属细菌发现有200种以上,与人类有关的弧菌只有十几个种别。包括:霍乱弧菌,0139霍乱弧菌、非01/非 0139霍乱弧菌、拟态弧菌、弗尼斯弧茵、荣藻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起始于1961年的霍乱第七次世界大流行迄今已40多年,全球报告患者400万人,死亡10多万人,波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全球有3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70084例,1991年侵人拉丁美洲后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当年全球有5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594694例,1992年10月印度的马德拉斯发生了由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乱即0139群霍乱,从而揭开了霍乱流行史上的新一页。年底就波及孟加拉国,1993年0139群霍乱弧菌扩散到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地并发生暴发或流行。但1995年只有一个国家报告0I39群菌株,引起的霍乱病例。目前霍乱流行主要存在于非洲和东南亚,发病率仍居高不下。鉴于几十年来全球预防控制霍乱的做法效果不佳,WHO呼吁应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其方法是:(1)水的安全供给;(2)良好的环境卫生;(3)排泄物的正确处理及食品卫生,废除大规模的化学预防。该病被《国际卫生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为必须实施国境卫生检疫的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   近年来.又发现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病例。它是指除O1群霍乱弧菌和0139霍乱弧菌以外的霍乱弧菌的总称。是一种水生性细菌,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污水、海水、河水等水体、海产品、动物和人群中均能检出,目前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2 大肠埃希菌   过去一致认为该菌是人类和动物大肠中的正常菌群,只是由于偶然机会进入机体的其他部位才致病,故又称为条件致病菌。近年研究发现大肠埃希菌并非全是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苗,很少一部分就是肠道致病菌,并己证明它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目前公认可致病的分为6种:(1)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2)肠侵袭性埃希菌;(3)肠产毒性大肠 埃希菌,引起病人霍乱样水样便;(4)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5)肠粘附性大肠埃希菌,该菌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6)产志贺样毒素具侵袭力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的抗原有    O、H、K及菌毛抗原,当前引起国内外关注的0157: 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一种.0157:H7是血清分型即菌体抗原为157,鞭毛抗原为7.除0157: H7致病外目前还发现0126;H11;0111等血清型也可致病。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人源感染最早报道于1975年。 1982年在美国1次食用汉堡包集体食物中毒中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它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菌.所引起的腹泻病爆发流行的发生与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粪便污染食品、蔬菜等有关.其主要的毒力因子为志贺毒素、质粒编码的溶血素和位于染色体上的LEE毒力岛,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美洲,已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巴西,在欧洲己有英国、德国、法国。挪威、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在亚洲已有日本、中国、韩国以及澳洲、非洲等多国报告此病。我国1987年首次由徐州市卫生防疫站发现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 H7 。该血清型大肠埃希茵对酸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牛肉糜内一20℃可存活9个月,在PH3.6~3.9的溶液中5℃可存活50天,对热抵抗力弱,75℃1分钟将其杀死,对氯敏感,1 X10-6“浓度下迅速死亡。由于其致病性强,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死亡率较高。随着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茵0157: H7知识的普及,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检出此菌。   3 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统称为痢疾杆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按国际徽生物学会分类法,报据抗原特性和生化反应的不同。目前将志贺氏菌属分四个群,44个血清型。A群称为痢疾志贺氏菌,有12个血清型;B群称为福氏志贺氏菌,有13个血清型、C群称为鲍氏志贺氏菌.有18个血清型: B群称为宋内氏志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