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docVIP

浅谈非物质文化“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非物质文化“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非物质文化“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277000   中陈郝窑址村北青瓷区发现的大量瓷器,造型古朴凝重,以实用为主,釉色青中闪绿,坚实耐用。过去研究瓷器发展史的学者大都持“南青北白”的说法,认为隋唐以前青瓷器产于南方,白瓷器产于北方。中陈郝发现的大量青瓷器表明,枣庄在隋唐之前就开始烧制青瓷了。对于本地非遗文化,将其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相互关系   枣庄在隋唐之前就开始烧制青瓷了,而白瓷区位于中陈郝村南广阔地域。考古调查时曾在这一带采集到不少完整瓷器,尤其是东南角有一片名叫“瓦碴地”的麦田,瓷片更为集中。白瓷区主要分布白瓷、白釉黑花瓷和绿点彩瓷,属于北方的磁州窑系。主要产品是生活用品,此外还有一些玩具,其造形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白瓷区曾出土几件颇有特色的珍贵文物。如白釉黑花坛,体型较大,通身饰釉,晶莹光润,坛体两侧对称黑彩花叶,极为流畅生动。白釉褐彩罐,器表饰褐色花叶,自罐沿而下周身挂满雨滴状流釉,极富韵味。三彩虎头枕,造型如卧虎,通体饰绿、黄、褐釉,虎头略昂,十分逼真。白瓷区探方中发掘到的文物主要有窑具、瓷器两大类。窑具有托座、匣体、圆形支具、圆箍形支具、钵形窑具、盘形窑具、火照、杵形器等,瓷器种类有碗、罐、盆、盘、鸡腿瓶、缸灯、瓶、人物像、骑车俑、狗、棋子等。其中有盏白瓷灯,造形和装饰很别致,灯外壁绘草叶纹,灯下三足,均制成童子模样,面部五官发乳十分逼真。骑马俑造型为一肩披云头帔、身罩窄袖袍、足蹬长靴的武士,执缰跨于马上。马小头短颈,胸挺臀圆,姿态活灵活现。出土的围棋子有黑白两种,与现今所用棋子相似。这说明金元时代烧制的瓷器,除了日常所用的器皿外,还烧制供人娱乐的用品。   中陈郝村西为黑瓷区,地面散布着大量的黑瓷片,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质地坚固,施釉均匀光洁,其时代为明清时期,这些瓷器有一部分为土贡品运往北京城。这些有关于“中陈郝造瓷工艺”的资料,经过整理,收集了相关的文字信息和图片资料,为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学习的依据,更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历史价值。   中陈郝窑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蟠龙河畔的中陈郝村,它是一处古代瓷窑遗址,附近有煤矿,盛产高岭土,为烧瓷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 该窑址1985年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陈郝造瓷工艺”具有教研和考古价值,有着地域性的优势,而此部分文化资料仅相关人员如文化局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和部分古瓷爱好者了解,对于“中陈郝造瓷工艺”来说,还是缺少传承“中陈郝造瓷工艺”文化的载体。而学校的美育,不仅开设有美术专业课程,更设立了美术社团,收集本地特色的文化知识,编制校本课程。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美术知识,更实践感受制作的过程,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掌握相关的制瓷工艺。   二、“中陈郝造瓷工艺”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相互影响   中陈郝窑工们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精美的瓷器,也为枣庄人民留下了一份难得的遗产。古老的瓷乡虽然已成为一片废墟,可是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古瓷却引起了学者专家的注目,成为研究陶瓷发展史、工商业史以及文物陈列的珍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陈郝造瓷工艺”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的流逝,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当时进宫的黑瓷、白瓷的辉煌时期走到了今天的无人所知。生活用品的设计要求是“实用+美观”,制瓷工艺发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影响与变化总是双边的、互动的,因此,“中陈郝造瓷工艺”淡出工艺设计的舞台也是必然的趋势。虽然“中陈郝造瓷工艺”减弱了表相中生活用品的营销价值,但是历史价格经过岁月的沉淀便凸显得尤为明显,从考古和收藏价值上,使得“中陈郝造瓷工艺”内在的价值得到外显。正是积于现在阶段,这一文化更需要得到我们当地群众的重视,将此文化传承和发扬需要得力的载体来进行宣传。学校这一教育机构是最好的选择,学校的美育教育不仅可以面向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带动下还可以给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更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的展示向社会各界展示“中陈郝造瓷工艺”。   对于学校层面来说,“中陈郝造瓷工艺”是本地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但还没有被当地群众广泛认识,更谈不上重视和有目的地保护和传承。学校能够挖掘出“中陈郝造瓷工艺”的相关资料,并特聘李锦山先生,“中陈郝造瓷工艺”传承人,对本项社团活动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学校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中陈郝造瓷工艺”作品的器型特点、器具分类、主要作品及制作流程等相关文字信息;再通过李锦山先生现场制作,让学生可以看到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