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文史哲-中国-清代.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日知录 第一辑 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与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说在乎孔子之学 琴于师襄也。已习其数,然后可以得其志;已习其志,然后可以得其为人。 是虽孔子之天纵,未尝不求之象数也。故其自言曰,下学而上达①。 注: ① 《史记》卷47《孔子世家》,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 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 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 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 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中华书局标点 本页1925,以下简称“中华本”)而清人崔述(东壁)疑此为后人伪托之说。 讲: 这是顾炎武认识论之最简明扼要的一次表达。他借用 《史记》中孔子的一段故事。故事说,孔 子在跟鲁国击磬乐师师襄子学习鼓琴过程中所遭历的几个阶段。先学到了曲谱,但未学到节奏;学到 了节奏;但还奏不出气氛。最后,孔子进入了一个神秘主义的境界,他看到一个黑黑的高个子的人, 眼睛迷迷茫茫地向前望着。师襄子说,那就是乐曲中传写的人物周文王呀。顾炎武借这段故事,讲他 自己的朴素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上升。他说,“器”(物体,放大 一点就是物质)是形而下的, “道”(概念、哲学、抽象、认识)是形而上的。没有底下的,上边的 就安放不住。所以学习,要从底下一步步地向上,像学习鼓琴一样,先熟悉乐谱,再练习节奏,最后 才能奏出气氛。顾炎武一生一直奉行他自己的这一信条: “下学而上达”。但这一信条,又不可绝对 化;绝对化了,就会排斥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反作用。作用和反作用,总是统一着的,不能片面。 顾的好朋友张尔歧 (稷若)和李颙(二曲)就曾对他提出不能片面绝对化的一些辩论。 言私其豵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①先公而后私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②先私而后公也。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③,而人之有私,固情 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 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至于当官之 训,则曰,以公灭私。然而禄足以代其耕,田足以供其祭,使之无将母之嗟 ④,室人之谪⑤,又所以恤其私也。此义不明久矣。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 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矣。 注: ①见 《诗·小雅·甫田之什·大田》篇二章。 ②见 《诗·豳风·七月》篇四章。豵(z^ng宗):小豕 (猪)。豜(ji3n 坚):三岁大猪。 ③见 《礼记·礼运》篇。 ④见 《诗·小雅·鹿鸣之什·四牡》篇五章有“将母来谂”句。 ⑤ 《诗·国风·邶风·北门》篇二章及三章有“室人交偏谪我”句。 讲: 马克思主义,着重地讲公有制和私有制,也就是人们财产所有的归属。顾炎武距离这些较远。 但他也从他的时代和认识角度去谈 “公”和“私”。必须事先讲明,顾所说的“公”和“私”,有其 模糊之处。他讲的 “私”,大体就是私有制。他讲的“公”,却不一定是指原始公有制,而是讲的阶 级社会产主以后的由贵族统治的国家。但他在这里还是讲出了一点东西。他说,人们讲“以公灭私”, 讲 “有公无私”,这些话,要么是“当官之训”,要么是 “后代之美言”,也就是说,是口号标语。 实际上,不能把阶级国家的 “公”太绝对化了,一点“私”也不照顾,让人民无休止地去服徭役(如 《四牡》)、无休止地去办公(如《北门》)。顾炎武提出,对“私”要“恤”(照顾);可是他又 说, “此义不明久矣”。我们“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味讲“大我”、“破私”,终于到了无法遵循 的地步,也是由于不明白“恤”的道理,不明白“小我”和“大我”间辩证的关系。自开放以来,“大 我”、 “小我”间的关系,才比较理顺了一些。 大原 “薄伐狁,至于大原”①,毛、郑皆不详其地②。其以为今太原阳曲 县者,始于朱子③,而愚未敢信也。古之言大原者多矣,若此诗,则必先求 泾阳所在,而后大原可得而明也。 《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有泾阳县,开头 山在西: 《禹贡》泾水所出。《后汉书·灵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