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健脾除湿法治疗痹证经验.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中健脾除湿法治疗痹证经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温中健脾除湿法治疗痹证经验 杨波 李光( 锦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辽宁锦州 1 2 1 0 0 0 )   【摘要】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灼热等。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难愈。笔者通过总结前人经验,运用温中健脾除湿法治疗痹证,取得了显著疗效。   【关键词】 痹证 温中健脾除湿法 风寒湿邪【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264-02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以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中,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中医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邪杂至合而为痹,病常有偏重,可偏风、偏寒、偏湿。 风邪为主者称为行痹,以游走性关节疼痛为主;寒邪为主者称为痛痹,以关节冷痛、畏寒为主,与寒冷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湿邪为主者称为着痹,以关节肿胀为主;风寒湿邪久滞经脉,郁久化热,或感受风湿热邪,出现热痹,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内经》[1] 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痹证的形成其本为正气不足,脾气虚弱,在脾气虚弱的前提下,又久居阴寒潮湿之地感受外邪,湿气困脾,脾虚生湿,内外湿结合阻滞气机,气机不利,不通则痛,郁久化热,热甚则痛甚,初病常显寒象,病久渐热则出现热象,湿邪留滞关节筋络之间则肿胀,湿邪缠绵黏滞则痹证久治不愈。《济生方》[2] 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笔者在临床中总结出,治疗痹证要标本兼治,治本之法在于温中健脾除湿,治标之法在于,偏寒者以祛风散寒,偏热以清热燥湿,并视其所偏而随证加减,活血通络应贯彻始终,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疗痹证用自制方剂除痹方,方药组成:苍术25 克,焦白术25 克,茯苓15 克,广陈皮15 克,法半夏15 克,川朴20 克,小茴香20 克,乌药20 克,肉桂20 克,杭白芍15 克,枳壳15 克,木香15 克,威灵仙15 克,羌活30 克,独活30 克,徐长卿15 克,延胡索30 克,炙甘草10 克。   笔者收集自2013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 月1 日期间锦州市中医医院门诊痹证患者135 例,筛选了95 例患者其临床主要表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主,同时不伴随其他系统疾病,统计进行分析,运用除痹方,随症加减治疗,服药后症状缓解者67 例,临床总有效率70% 以上。   方解:方中苍术、焦白术、茯苓、广陈皮、法半夏功能健脾祛湿,共为君药;肉桂、乌药、独活、羌活共用温阳化气、祛风散寒,共为臣药;川朴、小茴香、木香、枳壳共用温中理气,能够加强君药健脾祛湿之功效且有助于肉桂、乌药、独活、羌活散寒功效,威灵仙、杭白芍、徐长卿、延胡索共用活血祛瘀止痛,诸药合用功能活血行气、化瘀通络,祛风定痛,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以除痹方为基础方,加减运用治疗各种证型的痹证,寒痹非桂枝不能通其阳,治疗寒痹当加用桂枝、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秦艽、白芷;热痹非石膏不能清??热,治疗热痹加用生石膏、知母、防己;行痹非防风不能祛其风,治疗行痹加用防风、寻骨风、千年健;着痹非薏苡仁不能祛其湿,治疗着痹加用生薏苡仁、白蔻仁、车前子;血瘀者加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当归;阳虚者酌配以辛温之品以温中助阳,如吴茱萸、干姜、制附子、高良姜、蜀椒;肾虚者加补肾药如制首乌、黄精、枸杞子、骨碎补、补骨脂;痹证日久不愈加用虫蛇类药,如穿山甲、蜈蚣、全虫、蕲蛇。伴下肢无力者加用木瓜、桂枝;伴上肢无力者加用桑枝、白芷;伴多汗者加用麻黄根、浮小麦、煅龙蛎;伴颈部疼痛者加葛根、威灵仙。   温中可顾护中焦脾胃之气,使后天之本不虚,健脾即补益脾气,使脾气旺而能祛湿化浊,除湿包括苦寒燥湿、淡渗利湿、芳香化湿[3],又能健脾助运,相得益彰。温中健脾除湿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止痛药物巧妙配伍,既消除了痹证,又顾护了脾胃,可谓是标本兼治、治病求因,故疗效明显。此为笔者治疗痹证的体会。   参考文献[1] 王洪图. 内经讲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严用和. 严氏济生方.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 韩永刚,胡荫奇.《金匮要略》治湿方证及特点. 江西中医药.2004,35(9):21.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