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87例临床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87例临床研究
宁秀英1 武果勤2(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中医科 010030;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 010031)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409-02
【摘要】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87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中医方剂和中药灌肠疗法。结果 87例患者:治愈19例,显效6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8%,复发9例,占10.3%。结论 本病病因主要为湿热蕴积大肠,病机主要为脾虚失运、大肠壅滞、肝犯脾土、肾虚不固。对本病进行中医的辨证分型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率。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目前为止发病原因不甚明了。由于病程和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易复发,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近年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7例。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39-79岁,病程3-16年。
1.2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型 本组患者应用张兆泉[2]辨证分型:①湿热壅滞型;②肝郁脾虚型;③气滞血瘀型;④脾胃虚胃弱型;⑤脾肾阳虚型;⑥阴血亏虚型。
87例患者均进行服用中医方剂和灌肠疗法相结合的办法。方剂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分型采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痛泄要方合逍遥散、参苓白术散等等进行加减调整,灌肠药物大致如下:黄连15克,煅龙骨25克,牡蛎20克,败酱草30克,土茯苓40克,地榆40克。上述药物加入600毫升水中煎约1小时,取浓液约200毫升,用纱布等过滤后用塑料管等进行灌肠,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2 结果
2.1疗效评判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明显阳性体征,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基本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溃疡面明显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体征无改善,结肠镜检查溃疡面数量及范围无变化或增多。
2.2 结果 87例患者:治愈19例,显效6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8%;3-12个月后复查:复发9例,占10.3%。
3 讨论
3.1 UC的临床表现
UC的临床表现分为肠道症状和肠外症状,肠道症状的主要表现有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多见,另外可以有肠外症状,如发热、消瘦、关节炎、虹膜炎等症状。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减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等诱发或加重症状。
3.2 UC的病理
病变多累及直肠和结肠,主要侵犯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呈阶段性和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活动期肠壁粘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其基本病变是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侵润,活动期并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侵润。肉眼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少数爆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肌层及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3.3 UC 的中医病因病机
3.3.1 外部湿热蕴积大肠,正虚邪恋
UC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此时天气炎热,湿气较重,湿与热相合,首先侵犯阳明经,郁蒸为患,导致运化失常,气血瘀滞,热毒搏结于大肠,肉腐成脓而发病。《症因脉治bull;痢疾论》所论:“外感六淫之邪,以成痢疾,或失于解表,或寒凉抑遏外邪,或早食膏粱助其邪热,或补涩太早,邪伏肠胃,则成休息之痢矣”。说明外感六淫之邪引发痢疾,如不及时正确治疗会迁延为休息痢,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因早用固涩或苦寒之药,使邪气留滞,正气耗伤,病势迁延难愈。而病势缠绵,久病耗伤正气,造成正虚邪恋之证。
3.3.2 饮食不节,湿热内蕴
在西方国家,UC的发病率较高,与其高脂饮食及饮食结构有关。脾主运化,过度饮食首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艰难,脾胃升降失常,痰热滞于肠中,与外感湿热相合,内外邪症相合,发生本病。同时脾胃受伤,水谷不能正常被运化,而形成湿滞,更加加重脾胃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