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学习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学习材料

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学习材料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之际,在枣阳市鹿头镇尚庄村,由青年党员*、*创办的富民特种渔业合作社举行了盛大热闹的揭牌仪式。像富民合作社这样由农村党员领办创办的农业公司、基地、协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枣阳目前有1*0多家。为应对市场变化对农业的冲击和影响,推动农业经营的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下,今日光武故里枣阳,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办组建的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在这些新经济组织的辐射带动下,枣阳农村形成了粮食加工、水果、种植、养殖四大特色支柱产业,网络农户15万多户,实现销售上亿元,户平增收500多元,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致富了群众。创办一个龙头公司,激活一大支柱产业10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农村频道节目组来到枣阳市新市镇,对农村青年党员李堂国创办鑫泰养殖公司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拍摄。李堂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是带领群众致富的知心人。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让群众放心的经营模式。为打消群众跟着公司干的疑虑,他探索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制度,每年从自己公司提取8%的销售利润作为“风险补偿金”,向公司网络农户作出“户养一头猪,增收一百元”的具体承诺。若因市场因素导致农户饲养一头牲猪的利润不足100元时,公司用“风险补偿金”为农户补齐差额。今年,牲猪患蓝耳病期间,公司一度拿出10多万元为网络农户补足差额,消除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养猪产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100多农户成为养牛、养羊专业户。在李堂国的带动下,牲畜养殖已经成为新市镇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正所谓一家龙头公司撬动了一个支柱产业。在枣阳*镇,农民群众的首要致富项目是种植棉花,这里棉花常年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年棉花总产量近*万担。棉花产业之所以如此受到群众青睐,要得益于当地的棉花公司。据了解,由党员带头创办的棉花加工企业有4*家,他们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植棉花的热情。在这些龙头公司的带动下,目前该镇已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纺织、织布、服装等一条龙棉花生产加工格局,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棉花加工经营集散地。200*年*镇各类棉花企业资产总额已达 1.5亿元以上,从业人员 1.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4.2亿元,营业收入达4.3亿元,整个棉花产业使农民人均增收达500元,棉花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领办一个专业协会,形成一地特色经济枣阳市七方镇的花园、王岗、张桥等村紧临31*国道,交通便利,群众素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沿袭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有限,常常出现突遇自然灾害颗粒无收或种出的西瓜没有销路而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于是,一场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下开始了。张业平、张德立等一批有知识、有远见的农民党员率先成立了8家西瓜协会。协会提供从西瓜育苗、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指导到农资供应、西瓜销售的全程服务。根据协会网络范围,同时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在协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协会的带动下,七方镇的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了7万多亩,并延伸到杨当、太平、*、环城、南城、蔡阳、罗岗、环城等周边地区,10万多群众从中受益,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今年,西瓜经销公司以赊账的方式向瓜农提供价值15000余元的优质瓜苗,主动向部分困难瓜农免费供应瓜苗10万多株。仅七方镇西瓜产量就突破25万吨,总收入达 1.2亿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如今,每到夏季,40华里31*国道成为西瓜销售长廊,来自全国各地的西瓜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好一派辉弘气势,好一道亮丽风景。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效益在协会的组织带动下展露无余。种植甘蔗是枣阳市吴店镇农民群众的特色经济项目,在该镇沈畈村甘蔗协会,我们见到了快人快语的协会会长——该村无职党员黄明军。黄明军告诉我们,为解决大家分散种植,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的问题,他带领当地25名甘蔗产销大户入股30万元组建了这家民间协会。协会集“品种引进、种植、管理、销售”于一体,对蔗农承诺六包服务,即包提供种苗、包种植技术、包产量、包销售、包保护价格、包经济效益,引导农民进行规模生产,自主进入市场大流通,带领方圆群众共同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如今黄明军的事业蒸蒸日上,正如他种的甘蔗一样节节甜。甘蔗协会辐射面积已由吴店镇境内延伸到周边的平林、梁集、熊集、清潭及襄阳直至山西、河南等地,拥有甘蔗种植户15000余户,群众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在带领群众致富,使群众增收的同时,他也让党旗增辉。2017年,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事迹得到了省委的肯定,在全省先进性教育总结表彰大会上作了典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