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河中石兽》word教案初一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VIP

2017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河中石兽》word教案初一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 河中石兽 【学习目标】 1.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2.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四种方法。(难点) 3.体会“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2)《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做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字音字形 圮于河(pǐ)  募金(mù)   棹小舟(zhào) 木杮(fèi) 臆断(yì) 湮没(yān) 啮齿(niè) 欤(yú) 溯流(sù) 曳铁钯(yè)(pá) 3.积累文言字词 (1)通假字 曳铁钯(“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2)古今异义 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发语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 是非木杮(古义:代词,此,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求之下流,固颠(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 (3)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动词,以为,认为) (4)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 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文言句式 明确:①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②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③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三、合作探究 (一)内容感知 1.本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故事中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地点和结果是怎么样的? 明确: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明确:(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找石兽的事由,寺僧在沉落河中的地点和下游均没找到石兽。 第二层:讲学家嘲笑寺僧,认为石头埋在河底深沙中。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到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了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说明了遇事不能凭主观推论的 (二)问题探究 1.故事中两次出现“笑”,请思考一下,这两次“笑”分别笑谁?笑什么事? 明确:讲学家的“笑”主要是嘲笑僧的做法太愚蠢;老河兵的“笑”主要是嘲笑讲学家的推理有点荒唐。 2.为什么说老河兵的分析有道理? 明确: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转的时候,石头就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三)分析人物 文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明确: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 四、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 寺僧——求之下流——无迹 讲学家——求之地中——失败 老河兵——求之上游——成功 道理:理论+实践=成功 五、课外拓展 收集几则实践出真知的格言 示例:1.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况 4.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6.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 7.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五、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学习本课前,就提前设计好导学稿,并发给学生,让他们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先疏通文义,所以在上本课时,课文翻译只用十多分钟就轻松完成了。接下来的时间,进行课文研读,由于学生提前已,大多是在印有田字格或米字格的练习本上进行。教材中田字格或米字格

文档评论(0)

tpxx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