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核心“儒、道、法”的人生社会思想PPT.ppt

中华文化核心“儒、道、法”的人生社会思想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核心“儒、道、法”的人生社会思想PPT

8.道教:“得道成仙,长生久视” 通过养生,与道合一,达到肉体不死。养生方法:外丹、内丹、存思、守一、服气、导引、房中术等。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玉皇上帝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中华核心文化“儒、道、法”家的人生社会思想 西昌学院 黄信 副教授 儒 家 一、简介: 儒是春秋战国时期 “士”阶层中专务知识 文化的一部分人,他们从事婚丧、祭祀、庆典等活动的司礼,后来凭自己的知识文化成为公卿王侯的家客、幕僚、谋士;百家争鸣时代,孔丘创建儒家学派,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特别是孔子创办私学授徒传播儒家思想使儒学的影响越来越巨大,信奉其思想说教的人越来越多。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得到政权的支撑,自此两千多年成为我国主流的思想文化流派。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影响至今,人们立身行事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有儒家思想的痕迹。儒家强调做事先做人,主张人生积极有为,肯定人后天的努力,人的社会生活有规则有秩序,人人有爱人之心,人的行为要恪守一定的价值原则,人有理想追求等。 二、人生哲理: 2.“修己安人”人生策略 要对别人产生影响,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品德和本领,才能带领和引导别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敬”;“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修身方法上:“吾日三省吾身”,“慎乎其独”;人生轨迹起点在修身,宋朝朱熹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历程。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3.“见利思义”的财富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对“见利忘义”。“不义而得富与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孔颜乐处”的处世态度 坚持操守和信仰,乐观面对艰难困苦。孔子盛赞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人物简介 颜回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享年仅32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 5.“道义至上”的理想人格 “道”:社会公理,宏观规律,社会理想。“义”:具体规则,自己的某种信念、某种信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有杀身以成仁”。 人物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 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中庸得宜”的处世方法 中庸“用中为常道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时中”:审时度势,把握恰当,灵活处理;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做事讲究方式方法: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   7.对待生死、鬼神、祖先的态度 相信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知我者,其天乎”;“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未知生,焉知死”。 “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神道设教,“祭如在,祭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