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模拟考试22张..pptVIP

2017新人教版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模拟考试22张..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新人教版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考试模拟考试22张.

* * (共44分) 1.拉丁谚语:真理走到极端便成谬误。真理走到极端意味着(  ) ①真理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脱离了自己适用的特定的过程 ③真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超越自身 ④真理在实践中被检验是完全错误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 A.世界是物质的 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4.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 5.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这启示我们(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6.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的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 8.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部分功能总是小于整体功能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C.系统和要素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9.漫画中的母亲把自己在牌桌上的失利(“输”)迁怒于身后看“书”的孩子,这一做法(  ) 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③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④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 1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无限性  B.反复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认识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 C.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D.认识来源于实践 12.漫画《黑与白》启示我们,认识事物时要(  ) A.勇于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B.端正立场和立足点 C.把握真理的相对性 D.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 13.“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14.“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 15.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内容角度看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6.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8.“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